2025.08.13 經濟日報
高雄建商頻收購老醫院 當地知名老牌醫院3.4億賣了
2025/08/12 13:03:38
高雄知名「邱外科醫院」3.4億元賣了。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最新揭露,位於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知名老牌醫院「邱外科醫院」,去年12月以3.4億元成交,據了解,買方為聯上建設集團蘇姓董座以個人名義買下。
據實價記載,該醫院屋齡53年,6層樓建坪796.54坪,佔地176.36坪,屬商五用地,以成交總價換算每坪地價約達192.7萬元,超越仰德建設於2020年購入「邱外科醫院」後方同區段停車場土地,每坪110萬元成交紀錄,成為該區段史上地價新高。
台灣房屋亞洲新灣區加盟店店東劉沛緹表示,邱外科是高雄知名老牌醫院,開業已超過半世紀,是陪伴不少家庭老中青三代的老醫院,去年因許姓院長猝逝,醫院未來走向也備受關注,據了解,由於該院屬老舊地區醫院,原設計及使用的建築及消防標準不符現行規範,依醫療法第23條應辦理歇業,而邱外科亦已於今年4月起永久歇業,也讓這間老牌醫院正式走入歷史。
劉沛緹表示,該醫院位於成功一路與四維四路口,屬於亞灣區範疇,受亞灣區開發計畫,帶動區段建物與土地價值大幅攀升,像是與邱外科相鄰的素地及後方停車場,皆已分別被常鎰建設及仰德建設卡位。
觀察該標的雙面臨主要道路,土地屬高容積率的商五用地,加上高齡建物如符合危老條例另可享容積獎勵,推估建商是看準土地開發價值,買地不買屋,未來應會打掉重練,不過該筆土地面積不足200坪,如能與相鄰土地再整合,方能更有利整體開發規劃,以該區段預售大樓單價已站上5字頭,如以成交地價換算,未來推案應坐穩5字頭行情。
建商買醫院交易不只一樁。根據台灣房屋集團彙整實價資料統計,位於苓雅區三多二路,屋齡45年的「乃榮醫院」,去年8月也由匯成建設以1.32億元買下,另外,去年6月,茂德建設張姓董座也以個人名義,豪擲2.7億元,買下新興區中山一路上的「惠仁醫院」。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市區老醫院普遍位於人口密集的核心市區,且醫院建築多為大坪數獨棟基地,佔地廣、開發彈性高,同時這幾筆交易,其土地使用分區皆屬具高容積效益的商五用地,搭配高屋齡可享危老重建獎勵,周邊亦有老透天或素地可供整合,整體開發效益大。
李家妮指出,高雄建商近年積極整合市區老透天、大型透店等物件,反映出市區素地的高度稀缺,也展現對都更與危老市場的前瞻布局,相較於一般物件,這些市區老醫院兼具地段、面積與整合優勢,因此建物在搬遷或停業後釋出,相對容易成為建商高價入主的目標。
2025.08.13 經濟日報
台南房市 GG 了?南科土地標售全流標、專家16字解讀
2025/08/12 10:58:11
台南市府日前辦理南科FG特區、永康鹽行國中區段土地標售作業,只有1筆永康商業地成功標出,南科全數流標。信義房屋在地房仲分析,此次標售結果可看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建商購地推案意願保守。
在此情況下,可預期台南市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波預售交屋潮結束後,會有段時間新屋供給量減少。對剛需買方來說,現在是進場的好時間點,因為現在物件選擇多、議價空間較大,等到未來供給量變少,相對彈性也會較少。
信義房屋台南民生店協理張榮表示,此次標售的土地包括位於南科FG特區共釋出7標8筆土地,均是住宅區用地,鹽行國中區段則釋出3標5筆土地,包含住宅區與商業區用地。
其中,商業區允許商業、餐飲、零售等多元用途,不過,最後只有1筆位於永康鹽行國中區段的商業區土地,由大牛牛建設公司標下,該筆標出的土地溢價率也只有0.1%,形同是接近底價得標,南科全數掛蛋。
張榮表示,大牛牛建設本就已經取得此次這塊基地旁3塊土地,合計已有近800坪左右土地,此次以接近底價得標,顯示態度也較為保守。
張榮分析,日前台南許多百貨、商場、飯店開幕,表示業者對在地消費力仍有信心,不過,百貨及飯店業者在規劃開幕事宜,都是提早2、3年,甚至4、5年評估,利潤回收則看未來10至20年。
反觀建商買土地開發,評估的是未來2、3年的景氣狀況,獲利則要抓在未來5年內;換言之,綜合此次標售結果可看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建商購地推案意願保守。
張榮指出,前幾年建商推案量大,預估下半年至明年台南仍會有交屋潮,不過現在已經可觀察到不少屋主前兩年買在高點,現在陸續交屋後,願小幅讓利出場,短期內市場供給量偏大,價格可能也會有2成以內的議價空間。
不過,大約2、3年後,可預期供給量會逐步減少,進而影響議價空間彈性相對也會縮小,因此,對剛需買方來說,若現階段有購屋需求,其實是不錯的進場看屋、購屋時間點。
2025.08.13 經濟日報
投瓶就能累積減碳回饋!新北社宅首設「智慧回收機」
2025/08/12 21:01:33
回收也能即時累積減碳數據、獲得回饋!新北住都中心與台灣智慧回收設備品牌合作,在永和中正橋、土城員和、三峽國光三處青年社會住宅,率先設置「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打造企業參與式社區回收模式,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居民生活中的日常行動。
新北住都中心表示,居民只要刷悠遊卡投遞寶特瓶或鐵鋁罐,就能立即完成回收,累積減碳數據,還可獲得儲值回饋,系統同步將數據上傳雲端,方便住都中心即時掌握回收量與減碳成效,作為後續政策推動的依據。
這些小小的回收機背後,其實串起一條完整的綠色循環鏈。從AI辨識、App與雲端平台建置,到回收物流、維修保養及現金回饋機制,都是晧揚環境科技與企業合作推動「認養iTrash」公益計畫的一部分。透過企業認養,更多社區能享有便捷高效的回收設備,也讓ESG理念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晧揚環境科技與再生材料品牌遠東新世紀合作,將回收的寶特瓶製成高品質再生聚酯,回到市場成為新商品,形成可追溯的循環經濟模式,真正實現「從手中投瓶,到再製商品回到生活」的閉環。
新北住都中心副執行長林士森表示,智慧回收機讓居民能「看得見」自己的環保貢獻,每一次投瓶都是減碳、守護地球的行動。未來將在更多社宅擴大設置,織起綿密的綠色回收網,讓公益與企業責任攜手推動城市永續。
2025.08.13 聯合報
上半年近7萬宅交屋 桃園、台中使照量創新高
2025/08/12 14:41:04
最大交屋潮來襲,全台購屋貸款排隊情況恐加劇。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資料,統計全台2025年上半年核發住宅使用執照狀況。上半年住宅使照核發量近7萬宅,創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歷史新高。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上半年使照量大增,與疫情期間全台推案量大幅增加有關,而此波交屋潮強碰限貸風波,購屋人需留意財務狀況以免違約。
內政部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台不含農舍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量達6萬9,550宅,年增9.2%,不僅較2024年上半年多出5,874宅,更創2016年以來同期新高。
觀察六都,桃園市使照數量達1萬4,033宅,居六都亞軍,年增23.8%,同時創下自1999年以來有統計新高;台中市上半年使照量高達1萬4,890宅,勇奪六都冠軍,年增幅更高達32.7%。
台北市上半年核發使用執照數量僅3,673宅,較去年同期減少18.9%;新北市使照量達1萬556宅,年增18.9%;台南市使照量則小幅下滑6.9%,達到4,204宅;高雄市則逆勢成長20.9%,上半年使照達到9,266宅。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自去年9月央行推出信用管制措施,加諸限貸問題難解,雙雙打擊市場,隨著近年來最大交屋潮來襲,除市場應慎防交屋潮演變為違約潮,預估市場景氣不容樂觀。
2025.08.13 聯合報
大里產業園區遇關稅衝擊 房仲:一廠難求景況出現鬆動
2025/08/12 11:40:48
美國關稅衝擊,據台中市房仲業者指出,以往一廠難求的大里產業園區(大里工業區)廠房已出現鬆動,尤其是工業區外圍的零星工廠,像是手工具、模組等工廠,都有出售或轉租情形,而且因這兩年傳產景氣不好,連帶周遭的小吃店生意也掉了約3分之1,以往熱鬧的塗城路商圈店面也變得難賣。
住商不動產軟體園區店負責人余叔奇說,這兩年因傳統產業的接單不好,近日又受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大里產業園區一帶的手工具、模組工廠紛有租售情形。租金價格也從一坪6百元降至450元,但市況仍然不好。
她說,在傳統產業的大環境不好下,原本經營就有困難,還有二代接班問題,加上又有關稅衝擊,都使得原本一廠難求的情況出現鬆動,尤其是園區附近的中興路一段一帶。園區內工業20路、14路也有業主對業主洽談,價格由每坪40降至35萬仍未談成,後來改為業主轉為出租。
余叔奇說,因為傳產營運受影響,連帶小吃店生意也差了,加上物價上漲,小吃店也調漲價格,排骨便當由120漲至140,業者仍嘆難經營。這也使得以往屬店奇奇貨可居的塗城路商圈的店面也有人拿出來賣了,但以30坪的店面價格而言,總價已由2千萬元掉至1千7百多萬元,但是仍得賣很久,接手並不積極。
大里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人員說,這兩年陸續有廠房出租或轉售,但和這兩年傳產不景氣比較相關,難認是直接受關稅影響,但服務中心為掌握園區動向,會加以了解。至於有租售需求,服務中心會請他們接洽委託的仲介業者自行洽談。
2025.08.13 經濟日報
華建2025年上半年 EPS 1.25元 長虹 0.96元
營建族群華建(2530)、長虹昨(12)日公告第2季財報,華建在交屋認列下,第2季稅後純益10.34億元,年增100.5%,每股純益1.23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0.52億元,年增47.9%,每股稅後純益1.25元。
長虹第2季稅後純益2566.3萬元,年減93%,每股稅後純益0.09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2.79億元,年減39.1%,每股稅後純益0.96元。
華建指出,今年總銷43.9億元的桃園「大華畔」5月開始交屋,將陸續認列到7月。
而總銷約23.19億元的桃園「大華昇耕」已經完銷,於6月9日取得使照,預計7月下旬可交屋,全年業績可期。
2025.08.13 工商時報
交屋潮撞限貸 違約率亮紅燈
上半年住宅使照近7萬宅創同期高,桃園、台中完工量登頂,交屋者貸款難度恐加劇
史上最大交屋潮來襲,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全台上半年住宅使照核發近7萬宅,創下2006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其中桃園、台中兩市在近年建商重劃區大量推案下交屋量創下新高。隨著龐大交屋潮強碰限貸政策,購屋貸款排隊情況恐加劇。
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時住宅使照僅3.8萬宅,隨著景氣自谷底彈升,特別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建商加碼購地、大舉推案,陸續進入完工交屋的高峰期,2022、2023年上半年均5萬宅,2024年上半年逾6萬宅,今年上半年更逼近7萬宅,今年全年可能上看14.5萬~15萬宅。
大家房屋企研室公任賴志昶分析,近年房市大多頭,全台推案量持續增加,住宅建照核發在2022年達18萬宅頂峰,近二年每年都有15萬宅左右,以建案工期三~五年計算,過去大量推案興建的住宅陸續進入完工高峰期,然而去年起的限貸令政策,不少交屋者面臨貸款成數下修或是貸款條件嚴苛,若是2023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前取得預售屋者還能換約,若為之後取得者無法換約、可能面臨違約,長期下來,恐怕將對市場造成不小風險。
以六都來看,桃園及台中住宅使照核發數量最大,桃園上半年1.4萬宅比過去十年均量高出逾8成,台中市上半年近1.5萬宅更是過去十年均量的1倍以上,桃園及台中二都不僅住宅完工量增幅驚人,桃園加台中住宅完工量合計就占全台4成以上,是全台住宅完工量體最大的二個城市。
賴志昶表示,桃園、台中近年有不少重大建設議題,自疫情後相繼成為建商推案重鎮,如前者有青埔、中路、A7等重劃區等開發,後者亦有水湳經貿園區、北屯機廠等重劃區,磁吸品牌業者插旗,推升兩市新案量體,隨著新案陸續集中於近期交屋,創造桃園、台中使照核發量衝上同期歷史新高。
2025.08.13 工商時報
預售買氣凍 連六月不到5千件
房市寒冬持續,今年6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3,300餘件、年減8成,今年以來已連六個月低於5,000件,單季交易量還不及去年旺季時的一個月,愈來愈多建商設法端牛肉,看能否提振房市買氣,代銷接案也更形保守。
據實價登錄統計,去年5、6月間房市景氣熱度達頂峰,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單月都有逾1.6萬件,隨著中央銀行端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交易量雪崩式下滑,去年9月跌破1萬件,10~12月單月僅5,000餘件,今年以來的六個月中,也僅有二個月超過4,000件,上半年整體月均量不到3,800件。
以6月預售屋交易量來看,僅雙北市相對平穩,台北市年減5成、新北市年減67%,其餘都會區減幅均超過8成,其中新竹更逼近9成。過去新北、桃園、台中、高雄景氣熱絡時單月交易通常都2,000件以上,如今新北尚還能有800餘件、桃園600餘件,台中、高雄都縮至500件以下,反映近年房價漲幅大的雙北以外都會區,在這波房市景氣修正中,交易動能萎縮幅度更為明顯。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預售市場仍呈現個案表現,整體買氣持續鈍化,目前代銷業為節省成本,愈來愈多採取店面銷售,同時廣告預算緊縮。
2025.08.13 工商時報
七期豪宅、商辦銷售穩 H1 六大案成交額近80億
台中七期新市政中心豪宅與商辦產品持續穩健銷售,今年上半年六大新案合計貢獻近80億元成交金額,尤其「寶璽天讚」及「聯聚理安大廈」兩大豪宅預售案,上半年合計銷售逾24億元,顯示七期頂級豪宅市場雖然量少,卻仍具備強勁購買力。
根據實登揭露,「寶璽天讚」上半年累計成交金額達14.61億元,成為上半年成交金額最高的七期豪宅預售案。
聯聚建設雙豪宅預售案「聯聚理安大廈」與「聯聚玉衡大廈」,均價雙雙突破百萬元,不僅為七期豪宅單價定錨,雙案上半年合計成交金額突破20億元。聯聚預計第四季推出七期第三棟豪辦案「聯聚中衡大廈」,規劃60至130坪產品,總銷上看200億元。
七期新市政中心的商辦產品,上半年銷售同樣穩健。興富發的「市政壹號廣場」,上半年創下逾25億元成交金額;允將建設的「TST台灣之鑽」亦有數筆百坪以上合併戶交易,單價站上9字頭。上述兩大商辦上半年合計銷售金額逾33億元。
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店協理黃盟翔表示,七期新市政中心總面積約108公頃,扣除46%的公共設施用地後,可開發建地僅約18萬坪,目前剩不到10%的可用供給,且其中一半是商業用途。豪宅產品的稀有性不僅造就創價空間,也使得七期成為中台灣單價、總價雙高的指標區域。
2025.08.13 工商時報
全心投控 居營建 EPS 王
上半年每股大賺9.2元;新潤、亞昕H1也雙雙賺贏去年全年
全心投控(2718)受惠新案交屋,上半年每股大賺9.2元,創同期新高,暫居營建股「EPS王」;新潤(6186)受惠北市南港「擎天森林」等大案等完工入帳,推升上半年稅後純益達9.74億元、年增1.87倍,EPS達5.64元創同期新高;亞昕(5213)在「擎天森林」等新案交屋貢獻下,上半年稅後純益、EPS分別達11.92億元、1.79元,新潤、亞昕上半年雙雙賺贏去年全年。
全心投控去年因出售桃園都更飯店土地案大賺3.5個股本,今年上半年獲利持續飆高,在台南總銷50億元「晶悅首發」第二季開始入帳下,上半年營收18.05億元、稅後純益8.05億元,EPS達9.20元,營收獲利均改寫新高紀錄。
新潤受惠南港「擎天森林」完工入帳,上半年營收59.22億元創同期新高,大賺逾半個股本,也賺贏去年全年,躍居營建股「EPS王」。新潤接下來還有新北土城「新潤青樺」、林口「新潤Double」二大案完工交屋,全年業績可望攻頂。
亞昕今年獲利也大躍進,上半年在「擎天森林」、「亞昕昕上城」、「亞昕淳白」,及馬來西亞馬六甲「The Rise」等新案完工交屋挹注下,業績破表,累計上半年營收首度突破百億,達106.23億元,稅後純益11.92億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的9.44億元,上半年EPS達1.79元。亞昕下半年還有「亞昕一見」、「昕見築」、「亞昕一邸」等案可供交屋和銷售認列,估計有八案可完工交屋,完工量約180億元;2026年估計完工交屋量,也可望有上百億元,業績持續在高水位無虞。
2025.08.13 澎湃
新城控股:前7月商業運營總收入81.44億元,10月將償還2.5億美元外債
8月11日,新城控股(601155.SH)發佈公告,1-7月,公司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為119.90億元,累計銷售面積為154.90萬平方米。其中,7月合同銷售金額約為16.61億元,銷售面積為21.40萬平方米。
7月,新城控股商業運營總收入約為12.00億元,同比增長8.09%。1-7月累計商業運營總收入約為81.44億元,同比增長11.22%。
在財務融資方面,新城控股子公司南京新城睿盛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向天津新融蘇杉企業管理中心借款7.9億元,子公司延安市寶塔區鴻尚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作為共同債務人,提供不動產及股權質押擔保,新城控股承擔連帶保證擔保。
上半年新城控股償還境內外公開債務10.67億元;截至6月底,新城控股的合聯營公司權益有息負債合計為25.82億元。今年下半年新城控股一筆本金額3億美元的境外公開債到期,其中5000萬美元已於今年6月贖回。截至目前,本期債券剩餘本金2.5億美元,新城控股稱,將於10月15日到期還本付息。
為應對到期的美元債等,今年新城控股在融資方面有多個動作。8月4日,新城控股披露,公司2025年度第二期中期“25新城控股MTN002”票據已於8月1日完成簿記建檔,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2.68%,由上海銀行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存量債務及補充流動資金。
與此同時,新城控股正在推進以持有的吾悅廣場發行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畫(ABS)。澎湃新聞獲悉,擬發行金額約10億元,其中股權融資逾5億元,預計8月底9月初可完成發行。
2025.08.13 澎湃
東莞徵集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優先考慮債務將到期且無力償還房企庫存
8月11日,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繼續徵集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告。除明確徵集範圍、要求等內容外,指出將優先考慮債務即將到期而無力償還的房地產企業的庫存商品房。
公告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神,穩步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以需定購”原則,在東莞市行政區域內徵集條件合適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徵集範圍包括已建成存量商品房以及納入保交房攻堅戰且主體已經封頂、剩餘工程量不大且已明確具體竣工日期的在建未售商品房。
公告提及,優先考慮債務即將到期而無力償還的房地產企業庫存商品房。
徵集要求顯示,徵集房源需滿足所屬專案資產負債和法律關係清晰;徵集房源所屬專案已取得竣工驗收備案證明,權屬清晰可交易,可以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此外,徵集房源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戶型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徵集房源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戶型建築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收購價格以同地段保障性住房重置價格為參考上限。徵集房源以樓棟或樓層為單位,不能以樓棟或樓層為單位的,其中收購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應當具有相對獨立性,可實現封閉式管理。
《東莞市2025年住房發展年度計畫》中保障性住房供應計畫顯示,計畫分配公共租賃住房約0.3萬套,戶型以60平方米以下房源為主,發放租賃補貼0.15萬戶;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套,戶型以70平方米以下房源為主;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於0.05萬套,戶型以90平方米左右房源為主。
2025.08.13 澎湃
中國金茂前7個月銷售額約618億元,上海虹口地王項目首期房源已過會
8月11日,中國金茂(00817.HK)披露7月份銷售情況。
銷售資料顯示,7月份,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取得簽約銷售金額84.6億元,簽約銷售建築面積376634.63平方米。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國金茂累計取得簽約銷售金額共計約618.07億元【其中包含(如有)長沙梅溪湖國際新城項目、南京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項目、寧波生命科學城項目、嘉興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項目、鄭州二七區馬寨新城項目、溫州鼇江國際新城項目、金華金茂未來科學城項目及上海橫沔城市運營項目的成交銷售金額】,累計簽約銷售建築面積277萬平方米。
此外,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國金茂已錄得已認購(未簽約)物業銷售金額共計5.67億元。
目前,上海虹口地王專案“金茂璞元”首期房源以備案均價16.6萬元/平方米過會,該項目本次推出99套建面約126平方米-184平方米的房屋。
今年2月,金茂聯合慶隆以89.64億元拿下虹口瑞虹新城地塊,成交樓板價達11.75萬元/平方米,溢價率38.2%。當時,這一價格較2024年11月華潤拿下的虹口區hk191A-03地塊高出了逾20%,刷新了虹口宅地單價紀錄。
拿地不到半年,金茂就為璞元舉辦了一場產品發佈會, 8月推出首批房源。
根據貝殼找房APP披露的資料顯示,目前,金茂璞元對面的建邦16區二手房7月成交均價約為115125元/平方米,瑞虹新城璟庭7月成交均價約為131887元/平方米。
2025.08.13 新浪網
恒大退市倒計時!3,500億債務僅回籠20億
中國恒大集團即將告別香港資本市場。8月12日晚間,公司發佈公告確認將於8月25日正式退市。這家曾經的房地產巨頭,經歷了從輝煌到衰落的完整週期,最終以退市收場。
退市程式正式啟動
8月8日,中國恒大收到香港聯交所發出的信函。聯交所明確表示,公司未能滿足複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起持續停牌,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復交易。基於上述情況,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決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股份上市的最後交易日定為8月22日。8月25日上午九時起,中國恒大將正式取消上市地位。公司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無意就上市委員會的決定申請覆核。退市後,股份雖然仍然有效,但將無法在聯交所進行買賣。公司也將不再受上市規則約束。
根據香港聯交所“快速除牌”機制規定,主機板公司證券連續停牌18個月,聯交所可取消相關公司上市地位。中國恒大自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起停牌。複牌期限已於2025年7月28日屆滿,由於無法滿足複牌指引要求,最終被除牌成為必然結果。
清盤工作持續推進
在退市前夕,清盤人將向公司持份者提供詳細報告。報告將概述公司在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的清盤進度。香港高等法院在2024年1月頒佈清盤命令,委任安邁顧問有限公司的杜艾迪及黃詠詩為共同清盤人。
清盤人目前已掌控集團內逾100家公司。其中包括景程有限公司及天基控股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為相關票據的發行人及擔保人。中環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恆大物業的絕大部分股權,清盤人同樣已獲委任為其清盤人。現時由清盤人直接管控的實體資產價值總額約為270億港元。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盤人已收到187份債權證明表。提出的債權總額約為3500億港元。迄今為止,清盤人實現的資產變現金額合共約20億港元。其中約8170萬港元來自公司直接持有的資產,餘下約19億港元來自附屬公司持有的資產。由於資產所有權結構複雜,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的公司實體,資產變現所得款項回籠工作十分艱巨。目前約有1.67億美元已回籠至公司。
2025.08.13 每日經濟新聞
負債超600億港元 地方國資 “白武士” 拯救未果,深圳知名房企華南城被下清盤令
8月11日,華南城(HK01668,股價0.107港元,市值12.24億港元)對外披露重大消息,香港高等法院已對其下達清盤令,富事高諮詢有限公司周偉成及潘路洋被委任為公司的共同及個別清盤人。
作為一家曾在商業地產與商貿物流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企業,華南城走向清盤的結局令人惋惜,其股票已暫停交易並進入無限期停牌狀態。截至8月11日停牌前,華南城股價報0.107港元,較2023年峰值下跌99.6%,市值僅剩12.24億港元。
“華南城走向清盤與其業務佈局失衡等因素有直接關聯。”8月12日,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南城被清盤後,將迎來境內外資產處置的加速期,債權人權益也將依法定順序受償。
清盤令終至
2024年2月,華南城正式宣佈美元債違約。
同年4月,華南城公告稱,已委任安邁融資顧問有限公司作為財務顧問,以及年利達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共同協助公司處理境外債務重組事宜。然而,直至花旗國際提出清盤呈請,華南城始終未能披露一份完整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2025年1月,華南城發佈內幕消息稱,花旗國際向其提出清盤呈請。該呈請涉及華南城2024年4月到期的約2.89億美元9.0%優先票據,欠款金額高達約3.06億美元。
彼時,華南城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與境外債權人保持積極溝通,並儘快形成重組方案。呈請的首次聆訊日期定於2025年4月2日,但此後歷經三次延期聆訊,華南城仍未能與債券持有人達成協議。8月11日,香港高等法院頒令華南城清盤,使其成為繼中國恒大之後被清盤的又一大型開發商。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華南城總資產為875.51億港元,總負債為609.44億港元。在約609億港元負債中,157.42億港元有息負債的應付本金或利息未按期償還,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導致3.75億港元負債可被要求提前償還。
而安永在華南城2024年報中罕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指出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疑問,提到公司可能存在管理層無法提供可行現金流預測、違約債務減值計提無法佐證、資產估值缺乏協力廠商報告等問題。
國資大股東紓困未果
每經記者注意到,2021年12月,華南城便與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發)簽訂了股權認購協議,向特區建發配發33.5億股,占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29.28%。
2022年5月16日,股份認購事項完成,特區建發在支付約19億港元的認購對價後,正式成為華南城的單一最大股東,華南城也因此成為2022年首家成功引入國資的出險房企。
公開資料顯示,特區建發成立於2011年,是深圳市國資委旗下的全資國有企業,是深圳市優質產業空間開發運營的國有主體之一,同時承擔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任務。
在引入特區建發之前,華南城面臨營收減少、毛利率下降、短期債務高企以及債務集中到期等多重挑戰。特區建發入股華南城後,市場一度視其為拯救華南城的希望,期待國資能將其從流動性危機中解救出來。
2022年7月,特區建發與票據受託人花旗國際簽訂協定,成功爭取多數投資人同意,使華南城實現首次美元債展期。
2022年7月,特區建發以12.57億港元的現金對價接盤華南城旗下深圳第一亞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50%股權;同年12月,特區建發再次斥資50億港元認購西安華南城69.35%股權,為華南城提供了巨大的流動性支援。
2022年11月,特區建發與華南城簽約全面協同合作,盤活首批南昌、鄭州、南寧專案,並通過下屬公司牽頭發起設立總規模約110億港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為城市專案注入資金。
2023年3月底,華南城宣佈與包括中國銀行(5.660, 0.04, 0.71%)、建設銀行(9.510, 0.04, 0.42%)、交通銀行(7.680, 0.01, 0.13%)、工商銀行(7.780, 0.08, 1.04%)在內的11家銀行簽訂總額約60億港元的流動資金銀團貸款合同,期限三年,年利率為4.7%。
這筆貸款是華南城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融資,預計每年可節省2億~3億港元的利息成本,有望顯著提升其經營業績,而大股東特區建發在此次貸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然而,資金“輸血”並未啟動企業的“造血”功能。2024年初,特區建發明確不再追加流動性支持,要求華南城優先處置資產。2023/24財年,華南城合約銷售額僅78億港元,同比下跌48%;2024/25上半財年,華南城合約銷售額進一步萎縮至21億港元。
柏文喜指出,華南城清盤是行業下行與公司治理、財務激進多重因素的結果,其資產結構決定了清盤清償率較低。
“境內購房者與小型債權人應關注專案所在地政府保交樓政策,及時向地方住建部門申報債權,爭取行政化解決方案。”柏文喜補充道。
2025.08.13 每日經濟新聞
深圳樓市二手房 “以價換量”,業界期待政策放鬆節奏提速
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一線城市具有“風向標”意義。
近日,北京提出一系列放鬆樓市限購的舉措,引發廣泛關注。
資料顯示,8月以來,深圳二手房市場開局勢頭較好。近期,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區房地產市場,從受訪情況來看,市場從業者的“體感”卻有所不同,均希望出臺更多的優化政策,以提振市場情緒。
樓市“體感”不一
儘管7月和8月是樓市傳統的淡季,但進入8月以來,深圳二手房市場的交易量卻出現良好開局。深圳市房地產仲介協會發佈的資料顯示,8月以來兩周,深圳二手房錄得量連續出現小幅增長,上周(8月4日—8月10日)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1216套,環比增長2.7%。
樂有家研究中心的資料則顯示,截至8月11日,8月以來深圳門店二手住宅看房成交率為4.22%,相較7月上漲0.26個百分點,顯示客戶正加速“抄底”。據深圳貝殼研究院監測,8月上旬日均簽約量較7月增長6.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2.5%。
不過,市場從業者的“體感”卻有所不同。“定價權更為靈活的二手房更能反映樓市實際情況。”記者在深圳羅湖和龍崗區採訪時,多位資深二手房仲介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的二手房市場還是“以價換量”,除了少數熱門次新房社區、總價低的剛需盤以及優質學區房的成交量維持一定熱度,其他房源的成交依舊面臨一定壓力,前期的政策放鬆效果已經開始淡化,多數購房者仍在期待新的政策。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8月寶安和龍華區將有新盤紮堆入市。一家深圳本地房企的行銷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深圳還有幾個在售樓盤,但仍準備推新貨來“賭一賭”時間窗口:如果近期有樓市政策的新消息,希望可以追上一波銷售“小高潮”。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7月是樓市的傳統淡季,而且從6月開始政策端“真空”特徵顯現,增量政策落地低於預期,市場就開始呈現下行態勢。
李宇嘉預計,考慮到二手房掛牌量增加,前期價格降幅比較明顯,低總價、低單價的房源仍然很多,深圳剛需剛改群體規模較大,加上目前的貸款和利率條件非常友好,預計未來深圳二手住房交易繼續在高位徘徊。新房方面,市場將呈現出“個別明星盤熱,多數樓盤平淡”的特徵,相互之間競爭壓力大,新房相比二手房市場回檔壓力更大。
業界期待政策放鬆節奏提速
8月之後,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又將拉開序幕,業界也有更多的期待。
深圳貝殼研究院院長肖小平分析指出,隨著天氣好轉、暑假接近尾聲,置業者看房、成交熱情提高。同時,北京發佈購房新政後,置業者對樓市的關注度增加,且市場上高性價比的房源增多,契合不同購房需求的預算,刺激置業者加快入市。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此次北京樓市新政信號意義明顯,限購政策優化也有利於提振市場預期,推動住房需求加快釋放,同時本次限購政策未對外地需求放開,仍以挖掘“內需”為主,也體現出一線城市漸進式的政策推進節奏。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穩樓市”政策主基調下,近年來多地因城施策調減樓市限制性措施,但一線城市的樓市政策總體相對保守,未來進一步放鬆的節奏可能會加速。
2025.08.13 網易財經
北京樓市政策大調整!買房有啥新變化?
打算買房的朋友注意了,北京放寬了樓市調控。 8月8日,北京推出六項重磅樓市新政。
大家都關心的,像是限購松綁、公積金貸款優化等都牽涉到了,核心就是要把市場需求激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去年的「930新政」後,北京樓市一度升溫。但近幾個月有所降溫,這時推出的新政,給了市場一顆定心丸。
這次新政裡最受關注的,就是五環外購屋的新規定:符合購屋條件的家庭,不管是買新房還是二手房,在五環外都不再受套數限制了。 京籍家庭、連續繳納社保或個稅滿2年及以上的非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自由購房,不再受限購政策約束。同時,成年單身人士購屋政策也隨之調整,與家庭購屋標準一致,不再額外限制。
為什麼要在五環外全面取消限購?這背後是有數據支撐的,北京五環外新房庫存佔比很高,達到了78.7%,是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的主要選擇的地方。此次放開限購,將有效促進五環外庫存去化,尤其是東部、西部和南部片區,部分優質新房項目或迎來成交反彈。再說,北京近年重點發展五環外區域,藉著房地產政策能引導人口和產業外遷,緩解中心城區壓力,上班通勤短一點,生活更方便一些。
除了五環外全面取消限購,這次新政也同時對公積金貸款政策進行了多項優化,進一步幫購屋者降低購屋成本:
一是首套房認定標準放寬:過去在北京沒房,在京以外只用過一次公積金且還清了,在北京買房也會被認定是二套房;但現在直接當首套,首付和利率都按新人待遇來。
二是第二套房貸款額度提高:之前最高能貸60萬元,現在提升至100萬元。要是房子符合綠建築標準,或是多子女家庭等,最高可貸140萬元。這額度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三是首付比例下調。先前五環內首付得35%、五環外30%,現在買房者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統一降至30%,讓購屋者前期的資金壓力小了不少。
四是繳存年資要求降低:每繳存1年可貸額度從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貸滿120萬元的繳存年限從11年降至7年。
最後,這次新政也支持「首付+貸款」同步,也就是說你可以一邊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一邊申請公積金貸款,不用再分開操作,方便多了。
本次北京公積金政策的優化,實實在降低了部分購屋者的資金壓力,尤其是對改善型需求家庭更為友好,估計能提升市場活躍度,推動成交回暖。
整體來看,這次新政的力道超出了大家預期,五環外新房和二手房將直接受益,開發商推盤節奏可能加快,市場交易活躍度可能還會提升。
不過,與部分城市全面開放限購不同,北京此次調整仍維持「逐步走」策略,五環內政策未鬆脫。
北京此次樓市新政,五環外限購取消+公積金支持力道加大,雙管齊下,將為樓市帶來哪些新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影片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使用者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資訊儲存服務。
2025.08.13 經濟通
陽光房地產基金獨董徐閔履行職務不受華南城清盤影響
陽光房地產基金(00435)公布,管理人之董事會接獲獨立非執行董事徐閔通知,香港高等法院於周一向華南城(01668)頒布清盤命令,而徐閔於2023年1月6日至今年7月14日期間曾擔任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該集團指,董事會經審閱徐閔背景及經驗後,認為有關事件對管理人及陽光房地產基金無影響,也不影響她履行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職務之能力。
2025.08.13 經濟通
中原建業:7月在管項目合約銷售按年跌10.4%
中原建業(09982)公布,於2025年7月,集團在管項目合約銷售為8.4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0.4%,合約銷售建築面積約13.7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平均售價為6180元。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個月,集團在管項目合約銷售為63.3億元,按年減少22%,合約銷售建築面積103.3萬平方米,按年減少22.6%。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個月每平方米平均售價為6130元,按年增長0.7%。
於2025年7月,集團暫未獲得新簽合約項目。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個月,集團擁有11個新簽合約項目,新增合約建築面積73.07萬平方米,按年減少47.3%。
截至2025年7月31日,集團擁有249個在管項目,總建築面積為2972.06萬平方米。集團擁有合計460個簽約項目,累計簽約建築面積5634.07萬平方米。
2025.08.13 經濟通
蘇州公積金新政:二手房首付比例最低15%
蘇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範圍的通知》,明確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家庭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的,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住房總價的15%。
2025.08.13 信報
北角和富商場恐遭銀行接管
外資業主15億貸款違約 波及抵押品
北角「和富 WORFU」商場傳因相關公司貸款違約,可能被銀行債權人接管,彭博昨天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由施羅德資本與Chelsfield亞洲基金合組財團所擁有的一間合資企業在今年較早時候貸款違約,而被用作約15億元貸款抵押品的和富商場將被接管,銀行債權人正考慮扣押和富商場並任命接管人;大華銀行是有關貸款的主要貸款銀行。
年初標售未賣出 市值16億
報道引述施羅德發言人表示,公司正與各銀行就如何管理這些資產進行討論,以期實現最佳結果。根據資料顯示,和富商場今年初曾委託代理以招標形式放售,市值約16億元,呎價約7619元,但一直未能售出。
和富商場原稱和富薈,總樓面面積約21萬方呎,置富產業信託(00778)在2017年底以20億元售予Chelsfield Asia及施羅德鵬里(前稱鵬里資產,施羅德於2020年收購)合組的財團。該財團入主後,於2019年至2021年期間全面裝修及翻新整個商場,耗資約2.5億元,並易名為「和富 WORFU」。
和富商場網站顯示,商場有超過100間商戶;租戶組合中以教育或兒童相關服務最多,佔29%樓面,而食肆佔24%、家居用品佔22%、零售佔15%、運動服飾則佔10%。
此外,港島南大型豪宅大潭陽明山莊的台資發展商僑福集團,據報一筆9.4億美元(約73.32億港元)貸款將於周五(15日)到期,正尋求延期3個月,以爭取更多時間與銀行協商再融資協議。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提到,該筆貸款以北京僑芳草地商場作抵押,僑福集團過去多月持續與銀行商討延期問題,但至今仍未獲得足夠的銀行支持,令其流動性的擔憂加劇。
僑福73億貸款尋展期3個月
報道稱,倘僑福集團未能在貸款到期前獲得延期,有可能違約,從而影響其在北京最具標誌性的購物中心之一的未來;與銀行的漫長談判,突顯內地商業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挑戰持續,由於房地產價值下跌和現金流減少,融資條件正在收緊。
外電早前報道,僑福於3月時曾傳出面臨貸款違約風險,故曾計劃向國際拍賣行蘇富比尋求抵押價值逾2億元的300多件藝術品,以減債及助達成再融資協議,當中包括畢加索、梵高、達利及Andy Warhol等大師的作品。
2025.08.13 信報
車仔麵8.2萬租旺角舖擴充
位處信和中心對面 租金兩年半挫45%
市道欠佳,近期不斷傳出食肆結業消息,但原來核心零售區的舖位租賃仍由餐飲行業租用為主,隨着租金急速向下,更吸引個別食肆逆市擴充。位於旺角彌敦道、區內知名大廈信和中心對面豐怡中心的一個地下及1樓舖位,最新由車仔麵連鎖店永年士多以每月8.2萬元租用,租金較約兩年半前急跌逾45%,是次屬永年士多首度在旺角旅遊區插旗。
永年士多分店年半增3倍
該品牌在過去約一年半內分店數目激增超過3倍,擴充速度甚急。
上述剛獲承租的舖位為旺角彌敦道591號豐怡中心地下入口及1樓全層,大廈位於彌敦道及長沙街交界單邊,鄰近創興廣場,對面為信和中心,地下建築面積約268方呎,主要為招牌位和上1樓的樓梯位置,1樓全層建築面積約2475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2743方呎。
上述舖位已丟空逾一年,原先以每月17萬元放租,去年底叫價減至12萬元,最新成交月租約8.2萬元,較最初叫租低8.8萬元或51.8%,呎租約30元,租戶為近年在全港多區開設分店的永年士多。
豐怡中心是一幢22層高的乙級寫字樓,原由創興銀行持有,並曾自用多層樓面,於2017年以6.58億元把物業售予陽光房地產基金(00435)。創興銀行其後仍租回大部分樓面,包括地下和1樓的商舖部分,該銀行最後於2021年底完全遷出上述物業。在創興銀行搬走後,業主把地下和1樓分拆成兩組物業出租,包括地下1至2號舖,以及是次租出的地下入口及1樓全層。
地下及1樓 呎租僅30元
根據資料顯示,地下入口及1樓全層在放租接近一年後,於2022年11月才成功租出,由一家台式食肆以每月15萬元承租3年,呎租約55元。不過,該家台式食肆經營未夠一年半,便於去年4月結業。今次舖位相隔超過一年成功重新租出,月租大跌6.8萬元或45.3%,最新呎租為30元。
永年士多扎根元朗逾半世紀,最初以士多形式經營,以腸粉、魚蛋等小食為主打,直至1988年轉型做車仔麵,成功打響名堂。近年永年士多由第三代接手,開始加開分店,發展成連鎖品牌,於2017年在尖沙咀開設首間分店,一年後「過海」到港島區銅鑼灣開舖,2024年底更進軍深圳前海。
根據永年士多網站顯示,連同剛承租的旺角舖位,在港的分店已經有13間。而該品牌近年擴張急速,自2024年1月至今逾一年半內,分店由原本3間急增至13間,規模大增超過3倍;當中有6間分店是來自由大型發展商營運的商場,可見品牌已成功吸引大業主注意。
而永年士多在去年6月開張的九龍區旗艦店,位於佐敦彌敦道380號逸東酒店地下1號舖,建築面積約1323方呎,月租約13萬元,呎租約98元,料屬新開舖位中月租最高的一個。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表示,近月雖然有不少餐廳結業,但實際上商舖租賃仍以食肆餐飲行業為主,本年內每月平均錄得約120至160宗租賃成交由有關行業承租,佔整體市場租賃宗數逾四成。
而疫後擴充較快的食肆多數為租用面積2000方呎以內舖位的「輕餐飲」,目前市場上不少此類面積舖位放租,而且業主願意減租,故此不乏成交。
2025.08.13 信報
山頂和福別墅銀主標售 恐貶三成
由一名潮汕富商及相關人士持有的山頂和福別墅一幢獨立屋,近日突遭銀主接管標售,以該洋房現時市場估值約1.8億元計,較該名富商及相關人士約6年前購入價低8000萬元,樓價恐貶值30.8%。
消息透露,上述淪銀主盤的和福別墅雙號屋,實用面積2640方呎,日前遭接管後隨即推出標售,下月底截標。據悉,物業由一名具中港背景的潮汕富商及相關人士,在2019年透過公司股權轉讓形式購入,作價約2.6億元。
下月底截標 估值最多1.8億
有前線代理表示,和福別墅周邊一帶洋房目前市值呎價約6萬至7萬元,即前述和福別墅銀主獨立屋市場估值約1.6億至1.8億元,對比富商等6年前買入價低8000萬元或30.8%。翻查資料,上述富商或相關人士過去曾以天價染指本港豪宅,最矚目為2017年9月與相關人士,豪擲約20億元掃入山頂的山頂道86至88號及90號兩屋地。
此外,有前港區政協委員及相關人士,名下西半山羅便臣道31號兩伙「多按」豪宅淪為銀主盤,總值逾一億元。其中實用面積2297方呎頂層複式戶,附481方呎平台及825方呎天台,連3個車位以8183.3萬元遭放售,較該單位及3個車位2009年購入價6000萬元,高2183.8萬元或36.4%。另一伙為中層B室,實用面積1749方呎,業主2007年以3680萬元一手購入,惟銀主叫價3700萬元,僅較當年高20萬元或0.5%。據悉,上述兩伙分別有9次及7次押借紀錄,當中更涉及「三按」。
至於過去曾被接管出售尖沙咀九龍站的凱旋門單位的富商李銘洪,名下再多3伙物業淪為銀主盤,全數來自何文田雋瓏,分別為低層同層A至C室,實用面積935至1813方呎,每伙叫價1615萬至3115萬元,總索價7575萬元,按3伙總面積4412方呎計,平均呎價17169元。李銘洪2015年以近1.07億元購入上述3伙,若按銀主叫價沽出,3伙貶值3117.3萬元或29.2%。
2025.08.13 信報
啟德 MONACO MARINE 五伙售轉租
住宅租賃市場轉旺,近年積壓不少一手貨尾的九龍東啟德,再有區內項目乘機把若干單位轉租。會德豐地產發展的MONACO MARINE,最新將5個低座1房單位推出招租,呎租59.9至60.8元,貼近近期同屋苑同類單位租金,為該集團首個獨資項目轉租。
全數低座1房 月租1.94萬起
據消息表示,MONACO MARINE轉租的5個1房單位,全數位於低座B座,實用面積324及337方呎,按意向月租1.94萬至2.05萬元計算,呎租59.9至60.8元,其中月租及呎租最平皆為1樓C室,實用面積324方呎。
MONACO MARINE近期不乏同類一房戶租賃成交,呎租57.1至64.4元,反映前述5伙叫租屬市價水平。
據悉,該5伙租約固定為期2年,租客需要支付2個月租金作為按金,並且另繳3000元的公共費用作保證金。
事實上,啟德作為近年住宅供應庫,全區目前正積壓逾5300伙一手貨尾,當中提供559伙的MONACO MARINE,仍餘72伙待售,若連同區內取得預售尚未應市的項目,整區更累積約1.02萬個單位待出售。
天璽.天每呎70.7元破頂
另一方面,同區天璽.天第1期呎租破頂,中原地產分行經理施蒂文表示,5座低層A6室,實用面積297方呎,1房間隔,剛以每月2.1萬元租出,呎租70.7元,刷新該屋苑呎租紀錄。業主去年10月以733.48萬元一手入市,享約3.4厘租金回報。
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王勤學指出,元朗朗屏8號1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246方呎,開放式間隔,獲從事IT行業的專業人士以每月1.22萬元承租,成交呎租49.6元,創該屋苑呎租新高。據了解,業主於2016年4月斥278.3萬元一手買入該單位。
2025.08.13 信報
99%反對 大埔共享地料仍建住宅
城規會今年3月因應大埔汀角一宗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土地共享)申請,改劃《大埔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相關土地作住宅發展,以興建約1750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隨後收到逾950份申述,逾99%提出反對。城規會將於下周一(18日)考慮有關申述,而規劃署指出,住宅發展不會與周邊地區造成不協調,也沒有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建議城規會毋須順應所收到的反對再修訂大綱圖。
城規會今年3月刊憲修訂前述大埔大綱圖,最矚目是因應2021年南豐就大埔露輝路和汀角路一帶兩幅用地提出的土地共享申請,改劃相關土地為住宅地帶,其中位於露輝路與汀角路交界的一幅約2.03公頃土地,改劃為「住宅(甲類)11」地帶,可建5幢18至21層(另設1至3層平台)樓宇,提供1290個公營房屋單位總樓面面積約70.53萬方呎。
至於汀角路雅景花園以北約0.57公頃土地,劃為「住宅(甲類)12」地帶,擬作18層(另設一層地庫停車場)的單幢私人住宅發展,總樓面面積約24.76萬方呎,提供460伙。
城規會就該大綱圖收到958份申述,只有7份支持,其餘951份反對來自鄰近私人屋苑淺月灣的業主立案法團、大埔鄉事委員會、多名大埔區議員和村代表以及其他公眾人士,主要關注新發展會加重該區交通負荷、與附近以低密度建築和綠化環境為主的環境不協調,又質疑土地共享計劃不合時宜並可能違反整體的規劃方向等。
規劃署:與周邊地區並非不協調
城規會討論前述申述前,規劃署提交的文件指出,改劃前途土地以落實獲同意的土地共享項目做法恰當,亦已經依相關法定和行政程序諮詢公眾,認為住宅發展計劃和高限等與周邊地區並非不協調,而相關技術評估未有發現住宅計劃會造成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相關政府部門不反對住宅發展方案。規劃署認為,城規會應依照已刊憲的方案,毋須再就大綱圖作進一步修訂。
2025.08.13 經濟
尖沙咀商戶「執位」 FILA 轉租美麗華
月租70萬較高峰跌7成 iSQUARE舖變二手袋店
尖沙咀出現商戶「大執位」,趁機擴充及升級。美麗華廣場複式舖位獲FILA以每月70萬租用,較高峰期跌7成。品牌原租用iSQUARE舖位獲二手名牌店租用涉40萬元。業界指因商舖租金調整,令租務活動更活躍。
尖沙咀連錄舖位租務,其中彌敦道118至130號美麗華廣場2期地下G61號舖及1樓161號複式舖,獲意大利運動優閒服品牌FILA租用,現時舖位外已掛上廣告板,正進行內部裝修。該舖處區內一綫地段,人流甚為暢旺。
運動品牌升級複式舖 呎租153元
舖位面積合共約4,585平方呎,據悉月租約70萬元,呎租約153元。翻查資料,該舖於零售高峰期時,獲周生生以260萬元租用,2019年則轉租予G2000,而租金已降至約150萬元,其後以約100萬元續租。較早前,G2000決定棄租,如今獲FILA頂上,租金下跌約3成,若與高峰期比較,更下跌7成。
新租客FILA主打優閒服,加上運動熱潮持續,故生意不錯。該品牌早於2015年,租用尖沙咀北京道iSQUARE地下舖位,面積約2,200平方呎,月租曾高達200萬元。如今FILA轉租美麗華廣場,舖面上有所擴大,更可提升至複式舖,有助建立品牌形象。
G2000改租栢麗大道 月租25萬
FILA現時iSQUARE地舖已暫停營業,消息指業主將把該舖一分為二進行招租,每個千餘平方呎,據悉其中一舖已獲日本二手名牌袋店BRAND OFF租用,月租料約40萬元。翻查資料,BRAND OFF亦曾於北京道良士大廈設分店,2年前中港通關初期藥房大肆擴充,舖位轉由藥房承租。
近期區內不少租務,來自商戶搬位。如上述原租用美麗華廣場的G2000,7月便預租對面物業,涉及彌敦道111至181號栢麗購物大道地下G31至G32號舖連1樓1至5號舖,合共面積約8,493平方呎,月租約25萬元,呎租約29元。是次搬位,G2000既可節省租金開支,亦可擴充樓面。
事實上,最近核心區舖位租務明顯加快,零售品牌趁機換位,如銅鑼灣羅素街50至52號德發大廈地下A舖,面積約1,036平方呎,以每月約36萬元租出,租客為休閒鞋品牌SKECHERS,目前使用同區啟超道舖位,是次轉租可提升至區內最黃金地段。
業界:租金降 商舖租務更活躍
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資深董事陳永慧指,近期商舖租務活躍,主因核心區舖位租金已累積很大跌幅,零售商可選擇一方面擴充業務,或升級至人流更旺地段,同時間租金開支或不變,甚至個別搬遷後,更可節省租金。下半年市況上,她預計租務活動更活躍,相信商舖空置情況進一步改善。
2025.08.13 經濟
吳天海:倘續減息 港樓市可企穩
需求若持續增長 1至2年可消化庫存
市場關注本港樓市前景,九倉(00004)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稱,近期本港樓市成交趨活,更多潛在買家出現,若本港利率續趨低,新供應量得到調節,同時需求因減息、收入好轉及新移民增加帶動下,相信樓市可企穩。
吳天海指樓市需求雖仍是未知之數,但若需求持續增長,期望可在一至兩年內消化大部分庫存。
九倉中期賺5.4億 派息0.2元
九倉上半年基礎淨盈利按年增加3%至20.4億元,計入投資物業重估減值及其他未變現會計虧損後,列帳純利5.4億元;派中期息0.2元,按年持平。香港物業按應佔份額計算,發展物業確認入帳收入升56%至4.8億元,營業盈利跌83%至3,100萬元。及至期杪,尚未確認入帳銷售額為3.1億元。
九倉指,香港住宅市場在較有利的利率環境和交易限制放寬下展現出相對韌性,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獲優化,加上近期港股回暖,令豪宅需求進一步增加。
內地投資物業方面,收入按年跌4%至22.4億元,營業盈利跌5%至14.7億元。九倉表示,消費意慾低迷,供應過剩仍是其問題所在,同時不斷演變的電商趨勢亦有影響。內地寫字樓則面對企業規模縮減及空間整合,租賃市場難以復甦,嚴重供應過剩令租金水平和出租率進一步受壓。
港口業務 下半年料遜上半年
吳天海認為,內地寫字樓市場仍處於供應過剩階段,即使是北京及上海等一綫城市仍然過剩,惟九倉旗下寫字樓出租率雖不高,但仍能維持正現金流,沒有財政壓力。
九倉上半年物流基建分部收入微升至10.7億元,營業盈利升11%至1.4億元。吳天海指,昔日香港港口的獨特優勢已逐步被深圳及南沙等內地碼頭所取代,若入口貨源目的地為大灣區,船隻在大灣區港口落貨的成本及時間會較香港有優勢,故香港港口好多優勢已消失,只剩餘自由港地位、一國兩制保障及普通法等優勢,相信這個大趨勢難以逆轉。
吳天海又指,貿易戰導致上半年貨運市場出現特殊因素,影響貨運量或速度,同時主要航運聯盟上半年重組航綫,令香港得以在期間有少少得益,享受「黑暗前的黎明,但最後的黎明已經過去」,下半年整體香港港口業務料較上半年為差。
2025.08.13 經濟
地建會倡百元印花稅 擴至600萬元物業
特首李家超將在下月公布2025年施政報告,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接受電台訪問指,商會向政府提交6至7頁樓市措施建議,包括放寬100元印花稅徵收門檻、放寬投資移民買樓限制。
梁志堅指,現時400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為100元,建議適用樓價上限放寬至600萬元物業,以減輕上車客買樓負擔。他指,商會對印花稅稅率最高4.25%沒有意見,但現時地價回落,建築費仍高企,希望放寬措施可「幫到市面」,調整措施有助樓市回升,又認為近兩個月樓市慢慢向上,預料現時至年底樓價升4%至5%,隨着經濟復甦,樓市亦會向好。
放寬投資移民 帶動中產市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時,宣布將100元印花稅的物業成交金額上限由300萬元放寬至400萬元,刺激樓市交投。據土地註冊處顯示,今年至今400萬至600萬元物業成交約1.1萬宗,佔整體成交量近31%。
梁志堅又指,放寬100元印花稅適用物業門檻,短期或令印花稅收入減少,但隨着成交增加可作抵銷,形容長遠對政府收入沒有損失。
另外,現時投資移民門檻為至少3,000萬元投資額度,其中購買非住宅或逾5,000萬元豪宅的金額可計算入最多1,000萬元投資額度,梁志堅稱,商會建議容許將購買的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2,000萬元,以加大吸引力,相信放寬有助帶動中產市場,不影響上車客市場。
2025.08.13 經濟
銀主盤拍賣會吸百人 嘉峰匯765萬沽貶3成
環亞昨日(12日)舉行拍賣會,吸約100人出席,最後售出7項物業,其中啟德嘉峯匯1個銀主單位獲搶至765萬元沽,單位4年貶值逾3成。
7項物業中,6項為銀主盤,當中啟德嘉峯匯(都會城邸)低層D室,實用面積441平方呎,開價735萬元,獲2組客搶高約4%至765萬元賣,呎價約17,347元,較2021年中高位的買入價1,127.8萬元帳面貶值約32%。
另外,鑽石山龍蟠苑D座(龍璣閣)低層16室以一口價368萬元(已補地價)沽出,單位實用面積約383平方呎,呎價約9,608元。對比去年6月成交的高層16室同類單位,稍高約7%。
旺角半契樓 一口價130萬成交
同時,新界細碼銀主盤獲多人搶購,包括屯門桃苑17字樓C室,單位實用面積約502平方呎,開價238萬元,獲3至4組客爭購,並搶高約28%至305萬元成交,呎價約6,076元。
而同場有1項業主盤拍出,位於旺角德豐大廈高層C室,單位屬半契樓,開價130萬元,最後以一口價130萬元成交,以實用面積395平方呎計,呎價約3,291元。
2025.08.13 經濟
九龍灣第一集團中心 呎售5,610新低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九龍灣宏照道第一集團中心多層寫字樓,以4.78億元易手。
成交涉該廈3、5、6、7、10及11樓,合共6層樓面,每層面積約1.4萬平方呎,合共約85,212平方呎,以4.78億元成交價計,呎價約5,610元,為該廈呎價新低,而該批樓面原由大廈發展商第一集團持有。買家為僱員再培訓局,該機構辦公室位於小西灣,是次購入商廈樓面作長綫自用,把業務整合在一起,以及設立一間綜合培訓服務中心,而是次入市可作永久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