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工商時報
公股銀 加速自力危老都更
央行去年祭出調控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政策以來,各式都更危老業務的推動日愈活絡,尤其擁有大量房舍不動產的公股銀行,加快包括自家不動產在內的都更危老業務辦理。
推動都更危老過程中,行庫主要扮演融資提供,以及資金、產權信託管理的角色,透過金融服務的支持,擔任地主與實施者或開發商間的橋梁,提升住戶重建意願。統計截至目前,八大公股銀承作都更危老融資案件,總數已逾2,000件。
值得注意的是,手中擁有眾多不動產的公股銀,積極找尋自家行舍都更的機會,達到資產活化的效果,經過靈活運用多元方式,創造資產使用效益或促使老屋延壽。
其中臺灣企銀現已參與台北市大安區都市更新案一件,並持續就屋齡30年以上且屋況不佳的老舊行舍,評估自行或參與鄰地的都更危老或重建,提升資產價值;華南銀行自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代表案例為土城資訊大樓,規劃設計以ESG永續概念為基底,取得綠建築黃金級及耐震標章認證,是首宗經濟部工業局編定工業區的都市更新案。
華銀也鎖定原出租停車場業者改採行公開招租模式,以提升租金、對於屋況欠佳,整理所費不貲的資產,透過運用彈性租金條件,如租金採階梯式、先低後高或免租裝潢期等方式辦理出租,以修繕暨維護銀行資產。中南部商辦空間活化也列為重點之一。
第一銀行行舍辦理危老重建中的案件,為台南佳里分行及屏東潮州分行,參與都更案則為台北忠孝大樓;彰化銀行則是自有房地共有七件參與都市更新案,三件辦理危老重建案及兩件自行興建案。彰銀主管強調,資產活化可改善老舊行舍,提高資產品質,增裕行舍空間。
土地銀行則多管齊下,包含出租、處分、都更危老、古蹟活化利用外,也規劃中長期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活化市中心大面積土地,以提高銀行資產利用效率。
公股銀行舍翻新 搶綠色標章
公股行庫銀鎖定行舍都更危老重建,同時配合淨零排放的趨勢,重建時也申請綠建築標章,或使用綠建材、導入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等方式強化綠能。成為新一波行庫房舍翻修的特色。
公股銀主管強調,行舍的都更危老及重建案,會考量環保永續的建築設計理念規劃,並申請「綠建築」標章,並透過綠化、保水、日常節能、減碳、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等方式,達到節能減碳,也提升建物永續性與友善環境。
第一銀行指出,舊有行舍重建設計初期時即參考內政部推動的「建築能效評估手冊」,透過提升建築外殼隔熱性能、使用綠建材、採用高效率空調及LED照明、導入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等方式,打造符合建築能效標示的目標。
行舍重建時同步申請綠建築標章,期望新行舍能達「雙標章」認證,截至2025年5月底,海內外自有行舍已有39處綠建築。一銀統計,目前總行大樓、三民分行大樓經內政部評定為既有建築能效標示第1+級(近零碳建築),後續太平、佳里及潮州分行大樓將接續取得建築能效標示。
一銀強調,除了國內行舍外,也會積極改造海內外行舍成為節能綠建築,像是一銀的海外倫敦分行大樓,依當地英國BREEAM系統規範評估改善後,取得綠建築標章,不僅是一銀海外首座綠建築大樓,更是台灣海外金融機構大樓首例。
華南銀行近年自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代表案例,為土城資訊大樓,規劃設計以ESG永續概念為基底,已取得綠建築黃金級及耐震標章認證。彰化銀行主管強調,資產活化除可改善老舊行舍,提高資產品質,其建築設計均會考量環保永續的理念規劃,並申請綠建築標章,以期達到節能減碳的成效。
臺灣企銀舊有行舍重建,都以建築物「綠建築標章」為設計標準,如增加綠化量、雨水回收達水資源再利用、建築物外殼節能效率提升、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等降低能源使用。
2025.06.18 工商時報
貿協打造共享辦公室 黃志芳:已有兩家企業簽約
外貿協會在台北世貿一館打造共享辦公室品牌 「TAI-ONE SPACE智能共享辦公室」,17日正式亮相。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共享辦公室提供1到60人規模的新創、中小企業一個舒適的長、短期辦公空間,同時也藉此活化世貿中心空間,首年簽約者可享2個月免費優惠,目前已經有2家企業簽約。
TAI-ONE SPACE共享辦公室擁有超過1,200坪單層開放空間、323席工作座位,是目前全台規模最大的單層共享辦公室,從1人到60人規模的新創、中小企業乃至於SOHO、數位遊牧民族的長、短期需求都可滿足,光是公共空間面積就占去一大半,包括餐吧、綠洲廊、電話亭與沙發洽談區等,讓租用者自由使用,而茶水間則以台語的「喝咖啡」諧音命名為「LIN GAR B」。
黃志芳表示,租用者還可以連結貿協在國內外的資源,獲得最好的「1+1服務」,而此次辦公室啟用,不但是貿協服務的新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藉此活化世貿一館空間。他說,與其他共享辦公室不一樣的是,貿協的使命就是服務台灣的企業,不完全為營利,TAI-ONE SPACE不但可以活化世貿中心的空間,事實上也可以幫世貿中心這棟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展覽館帶來一個全新、創新能量。
此外,收費模式亦相當具競爭力,黃志芳指出,TAI-ONE SPACE提供最高CP值,空間收費極具彈性,特別針對有彈性空間需求,但不需要租用大辦公室的團隊,例如一人新創團隊租用一個辦公桌,每月費用1.5萬元,即可享用整個共享空間及服務;第一年目標將聚焦在推廣共享服務,因此首年簽約者可享二個月免費優惠,目前已有二家企業簽署二年合約,這二家企業都是6人團隊,一家為全球連鎖加盟業者,另一家則為智能相關產業,後續還有許多業者正在洽談,相信可陸續簽約進駐。
2025.06.18 自由時報
打造亞灣區智慧社宅 預計2031年完工
被譽為「高雄信義計畫區」的亞洲新灣區,新屋房價已衝上五字頭,未來將出現5G AIoT智慧社宅!透過公辦都更方式,亞灣智能公司將興建四棟智慧型住宅,市府可分回兩棟六五八戶,全數作為社宅,預計二○三一年完工。
市府分得2棟658戶
高雄亞灣第二期智慧社宅採公辦都更方式,今年三月由國揚集團子公司威力國際開發與藏美集團藏裕營造合組的亞灣智能公司獲選,昨天由副市長林欽榮與亞灣智能董事長郭君傑簽約,宣布正式啟動。
亞灣智能公司將投資約一一○億元,興建兩棟智慧型社宅及兩棟集合住宅,以「5G AIoT智慧住宅」、「城市中的公園」為概念設計,其中,兩棟智慧型社宅共六五八戶由市府分回,與預計二○二七年完工、由市府自建的亞灣第一期六三戶社宅基地相鄰,總計共提供一二九二戶社會住宅,成為高雄市精華區最重要的全齡智慧宜居聚落。
將設置AI醫療室等
林欽榮表示,本案基地緊鄰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不僅是高雄數位科技產業聚落,也是金管會今年四月宣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高雄專區基地,鄰近輕軌軟體園區站,生活機能完善。
亞灣5G AIoT智慧社宅有別以往的社宅,將設置AI醫療室、AI會議中心、智能無人商店、共享AI創業孵化空間、智能無師教室、5G AIoT智能願景資料館等。
都發局長吳文彥強調,該基地是繼特貿三都更案後,再度釋出位於亞洲新灣區的市有土地進行公辦都更,基地面積約一.四公頃,位於復興三路與啟聖街口,全案採低建蔽設計,留設約一公頃的大面積開放空間,打造「城市中的公園」。
2025.06.18 工商時報
興富發:全年完工量拚400億
遞延部分新案到明年完工後,2026年仍有望蟬連營建營收王寶座
營建股「營收王」興富發(2542)17日召開股東會,通過去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2.5元股利,包含現金2元、股票0.5元,股利為近三年最高。興富發董事長曹淵博表示,今年業績重點在下半年,力拚全年新案完工量達400億元。
儘管興富發2025年400億元完工量目標,與法人原先預估的900億元有落差,但遞延部分新案到明年完工後,讓興富發明年仍有機會蟬聯營建營收王寶座。
曹淵博表示,房市受央行信用管制、川普對等關稅影響,買氣雖然有影響、但價格下修並不多,現在台灣AI話題再起,行政院也提出AI新十大建設,未來將是台灣的黃金產業十年!興富發今年擬推出9筆新案,總銷將逾1,500億元。
曹淵博表示,興富發今年業績重點將落在第三與第四季,手中新案儘可能完工,目標在年底到明年初入帳。
依興富發目前工程進度,今年可望完工的新案有7筆,包括6月有總銷60.91億元「愛琴海」、及26.57億元「興富發博愛」,8月有85.46億元「市政1號院」,9月有54.55億元「仰星殿」,10月有66億元「鉑愛悅」,11月有39.38億元「市政愛悅」,12月則有69.96億元「美術水公園」等,全年完工量逾400億元。
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表示,今年實際完工交屋的新案,將依工程進度、交屋認列季度而定,預期興富發明年應會有較好的業績表現。
廖昭雄表示,今年興富發預計會推出的新案將有9筆新案,總銷逾1,542億元,其中商辦比重將拉高到45%,住宅約55%。
廖昭雄重申,因政策調控,興富發購地策略改弦易轍,減少購地,而朝向公辦都更、都更危老案或合建方向努力,其中可售金額達430億元的高雄特貿三,及新北汐止可售金額達265億元的工建段1.4萬坪乙工土地等,都是興富發手中較具規模的都更案,提供中長線業績成長的動能。
2025.06.18 工商時報
富華新 雙品牌布局房地產
富華創新(3056)17日召開股東會,6月甫回任董事長的吳錫坤表示,富華新2023年更名轉型為控股公司,將啟動雙品牌布局房地產市場;同時吳錫坤看好AI帶來的缺電危機,認為新能源等高毛利產業鏈頗具投資前景,表示富華新將積極跨領域投資布局,為營運注入長期成長動能。
面對房市急凍,吳錫坤坦言,第一季來客量與成交量僅剩去年同期15%以下,預期未來仍將持續下探,因此富華新也將放慢推案腳步。
富華新受惠新案交屋,去年營收飆至127.54億元新高,稅後純益21.89億元、EPS達6.15元,是中部營建股的「獲利王」,17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5.5元股利,含現金2元、股票3.5元。
富華新100%持股的子公司-總太營造,除承接母公司建案外,也跨足外部建築與廠辦相關工程,兩年來已拿下五起社宅與學校的標案,總承攬金額達45.5億元。
2025.06.18 自由時報
中央財源被砍 國土署籲地方共扛租補
署長吳欣修再澄清 租金補貼本就屬地方自治事項
針對部分縣市長抗議地方將自籌租金補貼,內政部國土署署長吳欣修昨天再度澄清,租金補貼本來就屬於地方自治事項,且受到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衝擊,將增加釋出三七五三億元給地方,中央補助財源受到排擠,明年度租金補貼將「回到」二○二一年以前,中央、地方各自負擔相對比率經費的模式。
回歸二○二一年以前 中央、地方各自負擔相對比率
吳欣修解釋,二○二一年以前的租金補貼方案經費,是採取中央負擔七十五%、地方負擔二十五%的模式,該年度全台計畫補助戶數為十一至十二萬戶;但目前租金補貼計畫戶數已拉高至七十五萬戶,較二○二一年多出逾五倍。
若以二○二四年十二月各縣市實際撥款的租金補貼戶數來看,以台中市最多、達十三.七四萬餘戶,比台南市加上高雄市的補助戶數還要多;若明年度採中央、地方各自負擔相對比率,以自籌率三十%推估,台中市需自籌戶數推估超過四.八萬戶、自籌經費估近二十二億元,「但中央仍預計補助超過十一萬戶、補助經費超過五十億元」。且相較明年新版財劃法中央將增加釋出三七五三億元給地方,台中市估可增加二六二億元。
新北市是補助戶數第二多、去年十二月補貼達十.二四萬餘戶,若明年採地方自籌三十%經費,新北市需自籌超過十八億元、自籌補助戶數約三.六萬戶,「中央仍補助八.四萬戶、補助經費超過四十三億元」;而據估算,新北市明年統籌稅款可增加三七四億元。
台北市去年十二月撥補戶數超過六.五萬戶,明年度台北市預估自籌四十%,需自行負擔超過三萬戶、近十九億元,「中央仍補助近四.六萬戶、補助經費超過二十八億元」。台北市明年增加的統籌稅款則估達四一六億元。
吳擔憂地方將限定可負擔戶數
吳欣修最擔心的是,因全國租金補助戶數拉高至七十五萬戶,是早期計畫戶數的逾五倍之多,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地方政府只規劃部分補助經費,限定可負擔戶數,額滿就不再加碼,導致整體核定戶數將受到衝擊。
他強調,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是廣大租屋族權益將受到影響的實質問題,呼籲地方政府要能夠一起承擔照顧民眾的責任。
2025.06.18 經濟日報
高雄暫居六都招商王…今年來吸金127億 新北簽約102億居次
財政部昨(17)日公布公共建設招商成績單,截至6月15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共簽約51件,投資金額468億元,其中高雄市以127億元暫居六都招商王,新北市簽約102億元居次,台北市以88億元暫居季軍。
財政部促參司表示,目前已知議約中案件還有32件,金額共964億元,估簽約成績與往年相當,樂觀來看,全年可望達1,700億元。
促參司表示,一年一度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將於7月4日登場,促參司長張素珍表示,今年招商大會將釋出105件、約2,364億元商機,是歷年新高,件數前三大公建類別分別為運動設施16件、交通建設十件、環境汙染防治設施六件。
財政部統計,民參公建案上半年簽約51件、簽約金額46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五件、金額減少243億元。依促參法辦理案件26件,投資金額11億元;依其他法令辦理案件25件,投資金額約457億元。議約中的促參案及其他法令案件共32件,合計約964億元。
中央部會中,財政部以六件、47億元拿下上半年招商王,交通部、農業部分居二、三名;六都中,高雄市以六件、127億元暫居上半年招商王,新北市以五件、102億元居次,第三名則是台北市八件、88億元。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高雄招商成果背後,是市府團隊與中央攜手合作的努力,特別在「半導體S廊帶」與「亞洲新灣區2.0」雙軸發展帶動下,台積電(2330)、鴻海、輝達、日月光等紛紛布局高雄,不僅活絡經濟,更將傳統工業港市蛻變為智慧科技與數位創新之都。
2025.06.18 經濟日報
太子建設跨足服務領域
統一集團旗下太子建設(2511)昨(17)日召開股東會,會中承認2024年財報,並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0.3元,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太子建設將固守營建本業,並跨入服務領域,也擬活化旗下資產。
對於本業,羅智先表示,「地段好、設計好、施工好、價格公道」的三好一公道理念,是太子建設50多年來堅守的價值體系,未來的50年也不會變。羅智先指出,太子建設成立超過50年,基業長青的關鍵就在變與不變之間,是否能夠以不變的核心價值,指導各種推陳出新的商業模式與創新決策,並持續追求卓越,而下一個50年,也將秉持「三好一公道」的初衷,且與時俱進。
太子昨日股東會完成董事改選,董事長由羅智先續任。羅智先表示,今年全球環境變數仍大,從美國的關稅政策到地緣政治問題,讓經濟環境變動劇烈,太子除了本業持續精進外,也將跨入服務、推動活化。
在國內房地產方面,羅智先預期,央行信用管制政策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未來營建業將愈來愈辛苦,太子當然會繼續在本業上用功,但也將挺進到「生活層次」等物業管理等領域,以及活化資產方向並行。
在執行面上,太子指出,由於今年房市狀況不明朗,且預期未來幾年房市都不會像過去一樣熱絡,因此近幾年公司為了分散風險,不斷調整獲利來源,過去著重在營建比例,但現在增加收益性不動產、營造、飯店、保全等營收及獲利來源,讓財務體質更健全。
針對未來推案規劃,太子指出,目前手上有兩案,包括台中14期案以及台南善化案,台中14期案位於豐樂北二路、榮貴街口,基地1,273坪,規劃二棟地下2層、地上14樓建築,104戶40坪左右大三房產品,單價坐6望7,總銷約35億元,預計8月取得建照並採邊建邊售。「台南善化案」總銷約14億元,預計2027年第1季完工。
太子指出,今年處於房市震盪期,預期暫緩推案,今年預計不會有公開新案銷售,未來會朝向多角化經營,讓公司可以穩健發展。
2025.06.18 中時新聞網
嚇到不敢買預售屋!3縣市淪重災 這區最慘暴砍99%
預售屋市場買氣相當低迷,591新建案彙整今年前5月的七都預售屋交易情況,其中台南市北區成交量驟減最多,年減幅高達99.1%,新竹縣竹東鎮、高雄市仁武區減幅也很驚人,分別下滑96.6%以及94.3%。
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今年前5月七都預售屋成交量低迷,合計少於50件的區域高達77個,相比去年同期增加逾5成。觀察成交量驟減最多區域排行,其中台南市北區從去年同期的230件,驟減至今年只剩2件,新竹縣竹東鎮居次,從696件降至24件,以及高雄市仁武區從548件降至31件。
591房屋交易網分析,台南市北區過往受南科台積電議題帶動,吸引不少人才、首購與置產族進場,但今年房市進入冷靜期,投資客減少導致交易量銳減;新竹縣竹東鎮過往被視為蛋白區,近年搭上竹科效應,受惠科學園區外溢買盤,如今也受衝擊;高雄市仁武區同樣受惠於科技議題,搭上台積電熱潮成為購屋熱區,也不敵整體房市降溫的大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度房市的重頭戲329檔期,堪稱5年以來最冷,今年4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有3338件,年減幅逾7成。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下半年仍處於房市修正期,房價呈現「緩修盤整」。
2025.06.18 經濟日報
房貸好難借!北市首季貸不到七成、台南件數腰斬
2025-06-17 11:55
2025年房市迎來寒冬,從房貸申請狀況可見端倪。住商機構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六都2025年第1季房貸件數較去年同期大減約1.6萬件,年減幅高達36%,買氣明顯萎縮。
在平均核貸成數方面,六大都會區多呈現下滑,其中台北市平均核貸成數僅68.6%,成為六都最低。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房市景氣下滑,又有選擇性信用管制,銀行順勢收傘,成數與件數大減之下,只要政府緊縮態度不變,下半年市場很難樂觀。
住商機構根據聯徵中心資料,彙整六都第1季房貸樣本數、平均核貸成數等數據,並與去年同期比較其變化。統計發現,2025年第1季六都購屋貸款樣本數明顯下滑,從2024年同期的4.4萬件,驟減至2.8萬件,年減幅高達36.3%。
其中,台北市從4,215件降至2,513件,減幅達40%;新北市從1萬1,459件降至6,385件,年減44%;桃園市也從8,158件降至5,645件,衰退幅度達30%;台南市減幅最劇烈,從4,394件降至2,110件,大減52%。
台中市則降低25.3%,從8,200件減少至6,127件,減幅在六都中最輕微;另外,高雄市從7,656件降至5,298件,減幅達30.8%,而整體而言六都呈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賴志昶指出,六都房貸件數同步衰退,反映自去年下半年央行啟動第一波管制,已讓市場景氣大幅衰退,加上各大行庫面臨滿水位問題,購屋貸款延撥、排隊情況頻傳,市場購屋動能明顯疲弱。
其中,台南市由於具有科學園區議題,短期內吸引投資、置產族群湧入,惟市場反轉時,熱錢亦容易退去,使房貸件數明顯萎縮。
新北市過去是購屋主力,但近年來新北市第一環行政區房價節節高升,適逢房市前景不明朗,加上銀行縮緊貸款夾擊,讓剛需族群轉往觀望。
另看核貸成數表現,六都整體亦呈現下修態勢,僅台中市平均核貸成數由72.7%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至72.8%,其他五都貸款成數全數縮水。
其中,以台北市減少最多,由71.7%下滑至68.6%,平均貸款成數跌破七成門檻。新北市從72.6%降至71%,減少1.6個百分點;桃園市雖維持在72%以上,但也從73.6%降至72.9%。
賴志昶推估,北市房價高漲,區域不少個案已突破豪宅線,讓貸款成數下滑不少,加上北市買方不少為高資產或多戶族群,首購比例相對低,在兩大因素干擾之下,令台北市第1季平均核貸成數跌破七成大關。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不少購屋人關注利率,但成數更為關鍵,簽約前宜評估自身資金調度狀況,否則申貸條件越趨嚴苛,貸款成數亦不斷下修,難保買不到愛屋還面臨違約問題,恐得不償失。
2025.06.18 澎湃
上海前5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1%
6月17日,上海市統計局發佈2025年1-5月房地產開發、經營基本情況。資料顯示,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住宅銷售、住宅施工等同比實現平穩增長。
按照上海統計局資料,2025年1-5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4.0%。
具體而言,商品房施工面積15151.82萬平方米,增長2.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7014.86萬平方米,增長5.0%。
商品房新開工面積663.62萬平方米,下降17.1%。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368.07萬平方米,下降13.1%。
商品房竣工面積470.59萬平方米,下降30.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71.80萬平方米,下降15.3%。
商品房銷售面積615.11萬平方米,增長0.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12.64萬平方米,增長2.1%。
中指研究院上海資料總經理張文靜指出,受益於政策效應的不斷釋放、優質項目的持續供應以及土拍市場熱度傳導,1-5月,上海住宅銷售逐步企穩回暖,房地產開發投資與住宅施工也實現平穩增長。
從價格而言,國家統計局資料來看,5月,上海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同比則顯示上漲5.9%,表現亮眼。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新房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在於上海高端改善需求集中釋放,這種“高端帶動+剛需築底”的雙軌特徵,是樓市企穩回穩的重要體現。近期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LPR調降等政策持續釋放暖意。疊加四批次土拍熱度傳導,以及下半年優質專案加速入市,上海樓市預計將鞏固“穩中有進”的基調。
不過,上海樓市的分化依然存在。業內人士認為,各專案認購情況仍呈明顯分化的特徵。認購率高的專案共性特徵明顯,如所處板塊市場熱度高、區位條件優越、產品力較強。而遠郊板塊則需依賴軌交配套落地、產業導入等啟動市場。二手房方面,“金三銀四”需求釋放後,5月成交量進一步回落,同比雖保持增長但增速低於新房,對新房的替代效應有所減弱。
張波預計,下半年上海的政策工具箱還將持續優化,在“穩中有進”基調下,結構性機會或向外環外,尤其是五大新城區域傾斜。
2025.06.18 澎湃
新城控股:擬發行60億元公司債,計畫36億元償還公司有息債務
新城控股(601155.SH)多管道融資。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消息,6月16日,“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獲受理,債券品種為小公募,擬發行金額60億元。
募集說明顯示,新城控股所募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有息債務、房地產住宅項目開發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募集說明顯示,擬使用不超過36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償還公司有息債務。
其中,擬使用不超過11億元募集資金償還發行人“23新城01”和“23新城02”公司債券本金。兩隻債券的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6月1日和2025年6月16日,餘額分別為4億元和7億元。
此外,發行人擬使用不超過25億元募集資金償還公司其他有息債務,其中包括發行人作為原始權益人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和發行人及其子公司存量的銀行貸款。
募集說明顯示,新城控股還計畫使用不超過18億元募集資金補充公司本部及公司合併範圍內子公司的流動資金,且不用於新股配售、申購,或用於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交易及其他非生產性支出。
新城控股上一次發行公司債是在2023年6月16日,發行的債券為“23新城01”和“23新城02”,即本次募集資金用來置換的債券。當時的發行額度分別為4億元和7億元,期限分別為3年和2年,發行時票面利率分別為4.50%和6.30%。
本次融資計畫之前,據上海證券交易所6月3日資訊,交易所已經受理“國金資管-吾悅廣場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畫”,擬發行金額為5.63億元,品種為ABS,原始權益人為新城控股旗下的上海睿碩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募資的用途為即將到期的美元債做準備。
澎湃新聞還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新城控股正在溝通由中債增擔保的中期票據,發行額度大概在15億元至20億元之間;同時,利用吾悅廣場和其他熟悉的金融機構溝通融資,目前仍在過程中,按照規劃預計在債務到期前會落地。
對於債務,除了上述6月16日到期的“23新城02”,以新城控股的母公司新城發展為發行主體的3億美元債將於今年7月13日到期,今年10月新城控股發行的3億美元債也將到期。不過,6月12日,新城發展公告稱,發行3億美元的優先票據,預計6月26日完成發行,募集的款項將用於對7月到期美元債的要約收購。
2025.06.18 澎湃
浙江衢州:推行多孩家庭改善性購房補貼,最高可申請補貼20萬元
6月16日,據衢州發佈,浙江省衢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衢州市財政局、衢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開展團購購房補貼、推行多孩家庭改善性購房補貼等,智慧新城管委會攜轄區內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聯合推出購房送消費券活動,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開展團購購房補貼方面,2025年房地產促消費活動期間認購市區新建商品住宅(2021年以來首次領取預售證的項目)的個人,由參加活動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向對應的房屋交易部門進行申報。市區房屋交易部門合計以每滿10套為一個團(組),給予購房人2萬元/套的團購購房補貼。團購購房補貼限定300套,限時二個月,用完即止。
據瞭解,2025年衢州市房地產促消費活動分為線下與線上兩部分。線下活動時間為6月20日至6月22日,地點在衢州市“兩新”消費館;線上活動時間為6月20日至8月19日,通過三衢用戶端房地產促消費活動專區進行展示。
同時,推行多孩家庭改善性購房補貼。2025年6月20日起購買市區新建商品住宅(2021年以來首次領取預售證的項目)的多孩家庭,可享受改善性購房補貼。其中二孩家庭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產權住宅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及以上面積段的,可申請補貼8萬元;三孩家庭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產權住宅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及以上面積段的,可申請補貼20萬元。
按照規定,補貼以房票形式發放,可疊加各類房票使用,試行一年。具體實施細則由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另行制定。
《通知》還提出,經衢州市房票使用管理系統確認發放的房票均可在市域範圍內購買新建商品住宅。
此外,智慧新城管委會攜轄區內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聯合推出購房消費券,購買參與促消費活動項目新建商品住宅的個人,按《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產權住宅建築面積,給予600元/㎡的購房消費券補貼(住宅總房價款抵扣各類房票金額後,額外支付的金額折算建築面積享受;其中以舊換新的情形按照實施主體的政策要求執行後,超出部分可享受),單套最高10萬元。
本次補貼活動與2025年市縣聯動房地產促消費活動同步開展,消費券發放不設總量限制。具體實施細則將由智慧新城管委會另行制定發佈。
2025.06.18 新浪網
合生創展:前5月總合約銷售額60.33億元
6月17日,合生創展集團披露了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個月未經審核的營運資料。
根據公告,合生創展集團2025年1-5月總合約銷售額約為60.33億元,其中物業合約銷售約為56.42億元,裝修合約銷售約為3.91億元人民幣。
具體到2025年5月單月,合生創展集團的總合約銷售額約為12.89億元人民幣,其中物業合約銷售約為12.36億元人民幣,裝修合約銷售約為0.53億元人民幣。合生代建管理物業的合約銷售面積為約7276平方米,合約銷售金額為約5.39億元。
2025年1-5月,合生創展及其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物業合約銷售面積為約22.67萬平方米,物業合約銷售平均售價為約每平方米人民幣24880元 ;以「合生」品牌代建管理的非自投物業總合約銷售面積為約3萬平方米,合約銷售金額為約26.21億元。
2025.06.18 新浪網
47座 “億元樓” 年產稅收200多億元
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經專家多輪評審,近日,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被評為南京市瞪羚企業。
“能夠獲此殊榮,與近年來建鄴區大力服務、扶持樓宇經濟,積極打造億元樓宇有很大關係。”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資料顯示,建鄴區已擁有稅收超億元樓宇47座,數量居全市第一;47座樓宇中,稅收超10億元的樓宇有3座,重點企業稅收合計202.6億元。
成立5年不到,數研院總資產翻了3倍
江蘇交控大廈位於建鄴區江東中路399號,是一座稅收超億元的樓宇。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研院)就在這座“億元樓”內。
13日下午,記者來到數研院。辦公區內,員工們正坐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工作,不時傳來鍵盤敲擊聲。
“數研院是江蘇省屬國有企業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所屬二級單位,成立於2020年12月。”數研院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曹小峰介紹,數研院的企業願景是成為國內領先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研究機構,發展數位交通新質生產力。
數研院現有員工24名,平均年齡35歲,黨員占比75%,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75%,技術人員占比79%,中級以上職稱占比83%。
“這是一支年輕有戰鬥力的先鋒型創新隊伍。”曹小峰自豪地說。在企業員工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數研院創新成果不斷,比如,建設“雲網數圖”數位底座,支撐江蘇高速公路網數位化轉型;建設“交控雲”平臺,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全國數位化轉型優秀案例;自主打造“收費機器人(16.580, 0.09, 0.55%)”智慧服務產品,賦能江蘇高速“准自由流”通行。目前,數研院正著力推動江蘇路網資料、管線等重要戰略資源運營,尋找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增長極。
截至2025年5月,數研院已獲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外觀專利15項、軟體著作權52項、作品著作權43項、商標註冊證8項;成立5年,先後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南京市瞪羚企業,總資產翻了3倍,2025年預計營業收入突破1億元。
“高產田”內,“長出”47座“億元樓”
像江蘇交控大廈這樣的“億元樓”,在建鄴有不少。
昨天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地處河西CBD核心地段的華新城。華新城T1寫字樓高275米,已有陸家嘴(9.410, -0.18, -1.88%)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等幾十家知名企業入駐辦公。
走進華新城T1寫字樓一樓大廳,一股濃郁的咖啡香撲鼻而來。循香望去,大廳左側的咖啡店前,年輕人排起長隊。“他們都是在樓內企業上班的員工。”大廳保安告訴記者,“不少年輕人上班前習慣喝上一杯咖啡提神醒腦,好抖擻精神投入一天的工作……”
登上頂樓,放眼四望:向東,新地中心、南京金奧中心等高端商務樓宇鱗次櫛比,與南京河西中央商務區內多座樓宇連成一片;往南,江蘇金融租賃、工商銀行(7.170, 0.03, 0.42%)等金融機構沿江東中路整齊排列,這裡是南京金融業最集中的區域;往西,青奧雙子塔、南京眼等城市新地標近在咫尺,長江的壯闊景色一覽無餘;往北,奧體中心與南京主城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截至目前,建鄴區已彙聚南京一半以上超過200米高的摩天大樓,其中稅收億元以上的樓宇有47座,比2023年增加4座,堪稱‘億元樓’的‘高產田’。”建鄴區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47座“億元樓”中,2024年重點企業稅收合計202.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樓宇3座,分別是國開行大廈、金融城1號樓、南京捲煙廠大樓。從業態分佈看,“億元樓”中的金融業、數字經濟占大頭,這也是建鄴區的主導產業,有37座;其他的分別涉及批零、物流、工業、建築業等。
有關專家表示,這些“億元樓”不僅彙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為建鄴經濟高地的崛起提供強有力支撐,更進一步提升了南京在全省乃至長三角區域的影響力。
一路“陪跑”,讓企業幹事“莫愁”
樓宇企業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
“我們企業能夠快速成長,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這麼大成就,與建鄴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關心呵護有很大關係。”曹小峰說。
據介紹,數研院從一開始的註冊到起步開跑,所在地南京河西中央商務區就提供了“保姆式”全程“陪跑式服務”:一是定期走訪、上門指導,專員聯絡、專家把脈,建立數研院企業檔案和資料庫。二是在各項評比申報上,針對企業在材料組織、評比程式等方面不太擅長的問題,他們提供了無微不至的幫助。比如,為幫助數研院成功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南京河西中央商務區派出“小莫”服務專員,協助數研院梳理技術專利池、提煉差異化優勢,並先後3次組織專家進行類比答辯,提高了申報成功率。三是向企業發放“政策紅利包”。比如,按照政策,協助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疊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僅此一項,就讓數研院年節省超百萬元。
“企業沒想到的困難,他們都能幫你想到並加以解決,這就是建鄴營商環境體現出的包容創新的氣場和格局。”建鄴高新區一企業負責人坦言。
點擊建鄴區“數位樓宇”系統,轄區主要樓宇的編號、樓宇內企業、企業經營情況等一覽無餘,每棟樓宇都配備“小莫”服務專員,大到子女入學、載體尋找,小到人員招聘、政策解答,“有問題,找‘小莫’”成為樓宇企業中的一句“流行語”。與此同時,建鄴還在全區範圍開展了百千萬“建鄴合夥人”陪跑行動,根據樓宇企業營收規模等確立“三級莫莫服務團”責任制體系,為企業發展全程“陪跑”。
“讓入駐建鄴的企業輕裝上陣、幹事‘莫愁’,與建鄴一起為江蘇、南京的經濟發展‘挑大樑’,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建鄴區有關負責人說。
2025.06.18 旺報
陸住房需求大減 舊換新難持續
大陸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最新數據顯示,5月的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出現近7個月以來最大跌幅。與此同時,高盛發表報告指出,由於人口減少與房價下行預期持續打擊投資信心,大陸城市住房需求恐將較高峰期驟減75%。在房市乏力之際,大陸政府積極推動「以舊換新」促消費政策雖短期見效,但補貼資金快速消耗,未來紅利可持續性引發質疑。
高盛最新報告預測,2025至2030年間,大陸城市年均住房需求將進一步下滑至平均每年410萬套,較2010年代的940萬套腰斬,更是從2017年峰值約2000萬套,大幅下降75%。
美媒引述該報告指出,人口減少和城鎮化速度放緩,導致住房需求下降。而隨著樓價預期下降,投資性房產的業主在未來可能會成為淨賣家。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大陸70個大中城市5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跌幅續收窄至3.5%;面對房市下行,大陸國務院近期提出要對全國房地產已供土地和在建項目進行摸底,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13日重申全面取消限購、限售與限價措施,並調降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預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也將跟進放寬限制,釋放購房需求。
在房地產市場疲弱之際,大陸持續擴內需、促消費,推動「以舊換新」政策。據大陸商務部統計,截至5月底,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已達人民幣1.1兆元。《華爾街日報》指出,補貼政策確實帶動消費回升,然而補貼資金消耗快於預期,使得部分地方財政壓力上升,紛紛喊停相關政策。
據華西證券分析,大陸國家發改委向地方政府下發的以舊換新補貼額度約420億美元,至5月底補貼經費已使用過半。面對「618購物節」需求高峰,要維持補貼規模則大約需要70億美元,意味此計畫的約7成經費將於上半年耗盡。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亦指出,以舊換新正在透支未來的消費,在家庭收入沒有回升的情況下,其邊際效益正在遞減,若反覆延長補貼,恐固化對財政補貼的預期,卻難以改變消費行為。
2025.06.18 經濟
內企老闆沽大埔比華利山 14年蝕647萬
曾經活躍本港樓市的內地前北京合康變頻董事長劉錦成,據悉,最近以1,777萬元沽出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洋房,持貨14年,帳面蝕逾600萬元。
劉錦成1777萬沽 貶值27%
劉錦成自2008年開始已經活躍香港樓市,高峰期曾持貨逾20伙,特別鍾情一手新盤,包括九龍站天璽、北角形品、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等新盤,在2017年的時候更曾以6.45億元購入山頂MOUNT NICHOLSON的雙號屋,近年則出現換貨沽出部分手上單位。據了解,劉錦成今次最新賣出的單位為比華利山別墅3期翠樺道單屋,實用面積2,047平方呎,上月以1,777萬元售出,呎價約8,681元,料屬於市價水平。
該單位是劉錦成在2011年中一手購入,作價2,423.5萬元,以現時售出價1,777萬計算,持貨14年,帳面蝕讓約646.5萬元,貶值約27%。
除了比華利山別墅外,劉錦成亦在2020年以6,280萬元沽出九龍塘喇沙利道1號高層單位,持貨11年,估計實質獲利逾400萬元。
至於比華利山別墅近年被外界稱「蝕讓之城」,曾經有業主持貨18年仍要蝕讓離場,蝕讓幅度高達25%,涉及一間萊茵道雙號屋,在今年3月以1,255萬元售出,呎價7,814元,呎價比同區二手居屋還低,持貨約18年,帳面蝕讓425萬元離場,期內貶值25%。
2025.06.18 經濟通
永義國際料全年虧損擴大至不少於7億元
永義國際(01218)公布,預期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錄得綜合虧損淨額不少於7億元,而相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則錄得綜合虧損淨額約4.09億元。
預期綜合虧損淨額增加主要是由於視作出售附屬公司的虧損,惟部分被持作出售物業之減值減少;投資物業之公平值變動虧損減少;修改可換股票據條款的收益;及視作收購一間聯營公司日期之議價收購的收益所抵銷。
2025.06.18 經濟通
時代中國︰高院指示召開計劃債權人會議,將於7月8日舉行
時代中國(01233)公布,根據香港高等法院於2025年5月27日發出的指令,香港院已指示召開公司的計劃債權人會議,以考慮及酌情批准該計劃。
計劃會議將於2025年7月8日上午11時正於盛德律師事務所舉行,會議可酌情延期,而有關計劃會議安排的任何變更應於計劃會議前知會計劃債權人。
2025.06.18 網易財經
如何打造房地產新模式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建構房地產新發展模式作了全新部署(以下簡稱「新模式」)。首先,在新模式落地路徑上,會議明確要著眼長遠,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後破,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
所謂新模式,行業層面是推動房地產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企業層面是引導房企從追求規模擴張轉為專注品質,形成以項目為核心的開發經營模式;產品層面是從解決“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
新舊模式要漸進過渡,需要建構相關基礎制度。首先,就是「人房地錢」要素連結的機制。在住房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新形勢下,未來的住房發展,須實現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也就是透過摸底人口、住房、土地等底數,掌握居民需求的變化和空間,然後進行存量盤活或增量供給的房屋、土地以及資金渠道規劃。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供需匹配,才能滿足居民「好不好」的需求新特徵。由此,土地供給、開發和銷售、保障和租賃、房地產金融、市場調控和產業管理、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等全鏈條的基礎性制度都要改變。例如,土地供給制度方面,要根據庫存去化、需求特徵,增量供地要淨地出讓,公建配套和專案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交付。
同時,考慮居民對職住平衡的需求、新興產業空間需求特徵,產城融合供地、複合功能供地、先租後讓供地等都成為新制度的內容。另外,存量未開發土地規模較大,基於前面講的新的需求特徵,落實調整詳細規劃、用地功能、配套設施的新要求,盤活存量土地以用作保障性住房、公園綠地、新型基礎設施(例如養老託育設施)或收儲後再出讓,也是新制度的內容。
例如,商品房開發和銷售方面,一方面是從總部法人到專案法人的監管模式轉變,夯實專案公司法人實體,從而加強地方行政轄區對專案監管可覆蓋的能力,做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一城一策」;另一方面,建立預售和現售並行的銷售模式,在強化預售資金監管的前提條件下,例如,住房金融制度方面,主要是告別過去以抵押物及其價值評估為依據的授信審批和風控模式,改變為以可持續現金流創造(比如商品房銷售回款、不動產經營收入、項目租金等)為依據的授信審批和風控體系。近期,金融監理總局提出,制定與都市更新行動相符的製度流程、業務系統和績效評估體系,本質上就是片區更新創造現金流是融資給予的主要判斷。
另外,新增房地產開發項目,做到淨地出讓,規劃同步,也必然會全部進入白名單融資支持,這也是金融基礎制度。同時,預售制度下的開發項目,要嚴格依照形象進度和受託支付、專款專用的原則強化預售資金監管,開發貸款、銷售回款等資金要封閉運作。因此,就需要金融、住建、規劃、市政(水電管氣路)、教育、醫療、民政等部門政策要係統整合、協調配合。
也就是,在市場調控和產業管理這個基礎制度上,要實現地方一把手負總責下,各職能部門政策要協同配合。再例如,住房進入存量時代後,房屋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定期的房屋體檢制度、房屋養老制度、房屋保險制度等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的基礎性制度。當然,住房保障和租賃、產業轉型(從開發為主到營運、更新為主)等方面,也需要一攬子的基礎制度。
會議也提出,要紮實有力推動「好房子」建設,納入都市更新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在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對於「好房子」的認識,要放在推動「好房子、好社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並系統化推進的架構下來理解。同時,存量時代下,好房子的主體應是把老房子、舊房子改成好房子,這就需要強化內含「四好」的片區統一更新。
例如,規劃層面要統籌考慮片區內空間佈局和形態,市政公服配套補短板,空間功能重新定位,新產業和業態植入;用地方面要考慮低效閒置用地盤活、零散地塊整合、用地功能調整;財政方面要考慮多元財政資金(補貼、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等)解決公益屬性最強的投入。唯有此,才能提升更新後的空間資源價值,市場資金投入才可行,存量房才能改造為好房子。
下一步,《住宅項目規範》為代表的「好房子」底線標準加快落地,有助於結合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環境,新模式改善供給結構,進而促進需求端租賃和買賣、剛需和改善、新房和二手住房良性循環的多層次住房消費。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轉向增量和存量並重,轉向對產業鏈、服務業的支撐,如市政、建築裝飾、文旅、租賃、創業、商業餐飲等,這也是穩定樓市需求的長效機制。
當然,針對市場新情況,「優供給、促進需求」的新政策正在儲備過程中。例如,將結合各區域市場穩定的壓力,收儲存量土地、控制開工和批准預售節奏;結合在售、在建庫存問題,擴大存量房屋盤活並用作安置房、企業或學生宿舍的力度;結合公共配套短板摸查,推進存量項目補短板工程,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更大力度促進市場健康運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影片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使用者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資訊儲存服務。
2025.06.18 信報
動物醫院20萬擴充筲箕灣店
中銀複式巨舖招租逾年終獲承接
本港零售業面臨轉型,寵物經濟或成新出路。自通關後,民生區舖位丟空情況加劇,尤其大型舖位不易租出,中銀香港(02388)去年把自用的筲箕灣逾1.1萬方呎複式舖位結束營運,改為放租,在招租逾一年後,終以每月20萬元由動物醫院承租。
上述複式舖位為筲箕灣道258至272號寶文大廈地下2號舖及1樓,地下建築面積約2502方呎,1樓建築面積約8501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11003方呎,原屬於中銀的筲箕灣分行,是中銀旗下自用物業。該分行在去年3月關閉,決定轉為收租用途。
內置樓梯上落 呎租18.2元
由於該複式舖屬內置樓梯上落,因此需要一併出租,近一年每月放租叫價俱為25萬元,呎租約22.7元,但因舖位面積巨大,故此未獲租客承接。直到近期舖位獲租客洽租,以約20萬元租出,呎租約18.2元。據了解,租戶為一家動物醫院,租用上址過萬方呎巨舖作為新分店。
該家動物醫院一直在同區設有分店,正正租用毗連的筲箕灣道256號地下及閣樓複式舖位。資料顯示,筲箕灣道256號地下及閣樓,地下建築面積約1000方呎,閣樓建築面積約1000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2000方呎,動物醫院早於2000年已經租用,月租最初為4萬元,呎租約20元。近年來一直加租續約,租金目前升至9萬元,呎租約45元,累積加幅達1.25倍。
近年寵物經濟不斷升溫,該家動物醫院早年仍是每日營業9小時,但現時已實行24小時運作,可見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適逢毗連寶文大廈有巨型舖位放租,動物醫院亦決定租用該面積逾1.1萬方呎的複式舖,計單舖位面積,較現時大增4.5倍。
寵物美容2.95萬租深水埗舖
現時動物醫院的設備齊全,除基本的診症室及手術室外,近年亦設有X光機、超聲波掃描、內窺鏡等儀器,故此需要租用面積較大的舖位。如早前有動物醫院一口氣承租元朗安寧路38號世宙地下G22、G23、G26至G30號7個舖位,合共建築面積約12801方呎,月租75萬元,呎租約59元。
除動物醫院外,寵物美容中心都加入租舖行列。據了解,深水埗大南街184號地下及閣樓複式舖,地下建築面積約1000方呎,閣樓建築面積約800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1800方呎,位於傳統建材段,但舖位已丟空5年,新近以每月2.95萬元租出,呎租約16.4元。租戶為寵物美容中心,除提供寵物護理美容服務,亦有開辦美容課程。
資料顯示,上述舖位之前由一家五金公司租用長達接近20年,2001年時以每月5萬元租用,呎租約27.8元,而2020年離場前已加租至6.1萬元,呎租約33.9元。寵物美容中心最新月租不但較舊租低51.6%,更較24年前低超過四成。
2025.06.18 信報
新世界漢口道項目申8層改劃酒店
本港商廈市道有待走出低谷,旅遊業復甦步伐相對較快,發展商也順應市況變陣,就核心區新項目增加酒店元素。新世界發展(00017)尖沙咀漢口道商住發展計劃,近日就城規會去年批出的方案提出修訂,其中8層樓面由寫字樓改為酒店用途,提供99個客房,預計整幢建築物2029年底落成。
前述用地位於尖沙咀漢口道43至49A號,位處漢口道近海防道,鄰近九龍公園,佔地約1.16萬方呎,規劃上屬於「商業(6)」地帶。城規會去年1月批准上址以12倍地積比率發展為一幢28層商住樓宇,總樓面面積約13.9萬方呎,住宅樓面面積佔約4萬方呎,其餘9.9萬方呎作為寫字樓和零售等用途。地面層至7樓作為零售、飲食或寫字樓用途,8樓至17樓(不設13及14樓)為寫字樓用途,18樓或以上則為住宅樓層,提供約110個平均面積約361方呎的住宅單位。
建95住宅單位 減13.6%
新世界近日向城規會申請,在住宅樓面和非住宅樓面面積不變之下,減建1層,至27層,並加入酒店元素,把8至17樓改為提供99個酒店客房,涉及約5.5萬方呎,其餘約4.4萬方呎維持作寫字樓和零售等用途。住宅單位減少約13.6%,至95伙,平均單位面積增加約15.8%,至418方呎。
申請文件指出,前述用地作綜合發展,與周圍環境相容,而是次就去年獲批的發展作修訂,以回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增加酒店元素,完全符合政府支持旅遊業可持續增長的目標,預計新項目2029年年底前完成。
2025.06.18 信報
NOVO LAND 3A 期快上樓書 料月底推
一手市場有全新盤快將登場,新地(00016)屯門兆康大型住宅項目NOVO LAND第3A期料短期內上載樓書,提供534伙,主打2房戶,爭取本月底至下月初以現樓形式發售。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近日股市及樓市暢旺,相信下半年物業成交量會增加,樓價亦會上升5%至10%。該集團旗下NOVO LAND捲土重來,推出壓軸一期第3A期,爭取本月底至下月初以現樓形式發售。
雷霆續說,該期數已屆現樓,買家可以「即買、即住、即租」,對銷情非常有信心。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陳漢麟補充,根據整體租務成交數據顯示,NOVO LAND的1房單位呎租超過40元,2房戶呎租逾34元,業主可享3.5厘至4厘租金回報。
兩座共534伙 首設標準4房分層戶
NOVO LAND第3A期由兩座住宅大樓組成,提供534伙,實用面積237至1527方呎,標準戶間隔由開放式至4房戶,2房標準戶共253伙佔最多,佔47.4%。該發展項目今期首度設4房標準分層戶,實用面積劃一862方呎,僅提供26伙。
同系九龍東啟德承豐道26號天璽.海第1期昨天售出1座20樓B室,實用面積1408方呎的4房戶,成交價6663.38萬元,呎價47325元。
2025.06.18 信報
嘉湖431萬租轉買 原業主3年輸28%
按息回落,吸引租客入市,天水圍嘉湖山莊有租客斥431萬元購入3房單位自住,原業主約3年半損手169萬元離場;元朗Grand YOHO亦有租客以698萬元承接2房單位上車,單位約9年貶值約7%。
美聯物業營業經理黃信豪表示,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2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540方呎3房戶,以431萬元易手,呎價約7981元。買家為區內租客,見租金上升及樓價調整,故由租客變買家。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22年1月以600萬元購入單位,賬面虧損169萬元或28.2%離場。
Grand YOHO售698萬 9年貶7%
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王勤學指出,元朗Grand YOHO 10座低層D室,實用面積519方呎,2房間隔,成交價698萬元,呎價約13449元。買家為區內租客,見按息大幅回落,月租與買樓供款差不多,所以決定上車。
原業主於2016年9月以750.87萬元一手購入單位,持貨約9年,賬面蝕52.87萬元,單位貶值約7%。
此外,美聯物業助理區域經理鄭琨稱,筲箕灣形薈2座中低層A室,實用面積539方呎,原叫價1038萬元放售,議價後終獲同區客以900萬元承接,呎價約16698元,累減138萬元或13.3%。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7年5月以1301.3萬元一手入市,持貨約8年,賬面蝕讓401.3萬元,物業貶值30.8%。
2025.06.18 信報
羅佛照家族2.3億 蝕放北角 M1 酒店
經營旅運及地產生意的萬通集團羅佛照家族,以蝕讓價約2.32億元放售北角M1酒店,較11年前買入價低近24%。
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部資深董事莫旺寧表示,獲業主委託以公開招募意向書形式放售北角春秧街112號北角M1酒店,截止日期為7月15日。
北角M1酒店樓高28層,總建築面積約30224方呎,合共提供92間客房。現時最新意向價約2.32億元,即平均每間客房作價約252萬元。
內地客2.25億購皇九34樓
上址由羅佛照家族於2014年11月斥資3.05億元購入,並自行經營酒店。資料顯示,該酒店曾於2019年以叫價5億元放售,最新意向價不僅大削2.68億元,更低過購入價7300萬元或23.9%。
此外,「收租王」永倫集團早前沽出中環皇后大道中九號34樓全層,建築面積約8570方呎,最終成交價2.25億元,呎價約26254元,買家為內地人士。永倫集團於2018年3月透過轉讓公司股權形式購入,有指當時作價高近5.3億元,現賬面損手近3.05億元或57.5%。
2025.06.18 經濟
安老按揭首5月164登記 按年減14%
受到樓價下跌影響,安老按揭申請減少,據中原按揭研究部及土地註冊處的數據,今年首5個月錄得164宗安老按揭登記,相較去年同期190宗,按年減少14%。
根據香港按證保險公司的數據,2025年5月共接獲75宗安老按揭申請,較4月的97宗減少22.7%;今年首5個月累計接獲425宗安老按揭申請,較2024年同期的492宗,減少13.6%。
截至2025年5月底,按證公司累計收到8,420宗申請,其中單人申請佔比最高,達65.6%,雙人及3人申請分別佔34.3%及0.1%。安老按揭申請者的平均年齡約為68歲,物業平均價值為560萬元,每月年金平均金額為16,200元,物業平均樓齡為32年。
2025.06.18 經濟
租客趁低息 431萬購嘉湖3房
息口低,租金高,既加速租客變陣入市,同時亦吸引投資者買樓收租。而於高位入市的天水圍嘉湖山莊3房,因樓價回軟,租金續升,租客轉而升格做業主。
投資者664萬 買康怡2房收租
市場消息指,成交為嘉湖山莊6期美湖居2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540平方呎,3房,原業主於2022年以600萬元高位入市,獲租客棄租轉買,以431萬元承接,呎價7,981元。據悉,該租客見租金上升之餘,樓價亦大幅調整,加上放盤單位樓價合理,決定上車做業主。而原業主持貨3年,帳面虧蝕169萬元,樓價貶值28%。
除租客外,投資者亦積極趁低吸納優質戶。中原分行經理梁嘉駿指,鰂魚涌康怡花園剛錄收租客買入海景2房作長綫收租用,成交單位為E座鳳凰樓層單位,實用面積529平方呎,2房,據悉單位於去年11月以850萬元放售,近日降價至680萬元,由於單位屬優質戶,獲投資客議價至663.8萬元合理價成交,呎價12,548元。以單位市值租金約2萬元計,租金回報可達3.6厘。
另外,位處大角咀單幢樓明德閣中層A室,實用面積293平方呎,2房,收租客睇中物業樓下生活配套齊全,樓價亦相宜下,議價後以301.8萬元承接,呎價10,300元。以目前同類型單位月租約1.3萬元計,料出租可享租金回報達5.2厘。原業主於2003年以60萬元買入,現轉手樓價升值4倍。
而荃灣荃德花園D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340平方呎,2房,剛以343.8萬元成交,呎價10,112元。
單位放盤僅1星期。據悉,買家為換樓客,上周沽出外區自住單位後,見放售單位有裝修,加上印花稅只需100元,即時決定承接,而同類相若單位市值租金約12,500元計,即使日後不自用,將單位放租回報亦可達4.4厘。
2025.06.18 經濟
天水圍 YOHO WEST 兩房 7個月賺34萬
趁樓市氣氛回升 517萬沽升值7%
樓市氣氛回升下,誘使業主伺機沽貨,短炒圖利。新界屯門、元朗、天水圍細價樓集中地,續見短炒個案,包括去年底入市的天水圍YOHO WEST低層2房,持貨7個月,帳面賺逾33萬元離場。
祥益地產高級分行經理林家倫指,天水圍YOHO WEST 3B座低層B8室,實用面積440平方呎,2房,原業主於去年11月以約483.1萬元入市,不足半個月前放盤,開價528萬元,現以516.8萬元沽出,呎價11,745元,持貨7個月,帳面獲利33.7萬元,樓價升值7%。
元朗好景樓低層 9個月賺180萬
據悉,買家指定物色半新樓,心儀單位附設裝修連家電,毋須裝修即可入住,加上單位坐擁開揚市景,而且業主增加議幅,累減11.2萬元,買家決定即睇即買。
半新樓固然炒賣有價,即使樓齡偌大的單幢樓,同樣有價有市。如近幾個月以來不乏短炒成交的元朗區,據區內代理指,自從百元印花稅推出後,區內細價樓頓成投資者搶手貨,由2月至今,市場累錄逾20宗短炒成交,由新入伙盤的細價樓、市中心的單幢樓亦成羅致對象,帳面獲利金額由8.3萬元至180萬元不等,樓價升幅介乎3.1%至逾7成。
其中市中心單幢樓好景樓低層F室,實用面積429平方呎,附連約1,340方呎大平台,去年9月獲投資者以公司名義斥資約235萬元購入,今年5月以445萬元放售,日前以415萬元沽出,呎價9,674元,投資者持貨約9個月,帳面賺180萬元,期內樓價升幅達77%,亦為區內近期大幅獲利成交。
2025.06.18 星島
海盈山連環錄成交每呎逾2.1萬
新盤市場昨錄多宗成交,嘉里、信和、太古及港鐵合作發展的黃竹坑站上蓋港島南岸第4A期海盈山昨沽2伙,套現約2537.9萬;當中2A座39樓F室,面積582方呎,以1279.13萬成交,呎價約21978元;而同座數35樓F室面積相同單位,成交價1258.77萬,呎價約21628元。
由會德豐地產發展的將軍澳日出康城SEASONS系列,日前原價加推銷售安排4號,重點推出52伙新單位,即獲不少客人查詢及參觀,帶動GRAND SEASONS昨即錄得2宗成交,套現逾1409萬。上述成交分別為1A座17樓B室,面積495方呎的2房戶,以720.8萬成交,呎價約14562元;1B座38樓B室,面積457方呎,同屬2房,則以688.8萬成交,呎價15072元。SEASONS系列自去年3月開售至今,累售1216伙,套現逾75.3億。
THE HADDON連售2伙
恒基旗下紅磡THE HADDON錄2宗成交,套現1325.1萬;同系長沙灣Belgravia Place售出2座18樓11室,面積299方呎,成交價510.3萬,呎價17067元。
九建旗下將軍澳海茵莊園昨售出2座38樓D7室,面積285方呎,成交價538萬,呎價18877元。
王新興集團旗下九龍灣現樓泰峯昨沽2伙,套現1566.8萬,其中1A座22樓B室,面積527呎,以826.1萬,呎價約15676元;2B座35樓D室,面積429呎,以740.7萬成交,呎價約17266元。
中國海外發展的啟德維港.雙鑽連沽2伙,單日套現1401.8萬,包括1B座7樓A室,面積440方呎的2房戶,以799.8萬成交,呎價18178元;而1A座29樓D室,面積305方呎的1房單位,則以602萬成交,呎價19738元。
保利置業(香港)及尚嘉控股合作發展的油塘高朗譽昨添成交,為1座6樓A室,面積474方呎,以817.31萬成交,呎價約17243元。據成交紀錄冊顯示,買家採建築期付款計劃,另可享印花稅折扣優惠、家具優惠等。
百旺都集團發展長沙灣單幢樓君凱豪庭,早於08年經已入伙,昨新沽出1伙,據成交紀錄冊顯示,為21樓,面積436方呎,屬3房套間隔,以530萬成交,呎價約12156元。
2025.06.18 星島
瑜一.天海指定單位增優惠
華懋及港鐵合作的何文田瑜一系列項目從4月初以現樓開展新一輪銷售,至今售出147伙,套現18.9億。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新增置業優惠,向瑜一.天海指定單位買家贈送音響套裝。
華懋銷售總監封海倫表示,瑜一現樓推售以來銷情理想,屬4月以來九龍區新盤之冠,而整個項目累售582伙,套現約93億。其中瑜一IC期已於5月陸續發信通知買家收樓,整個項目已交付單位超過八成。
封海倫指出,近日見內地客查詢、參觀項目的比例上升,佔整體約五成,亦不乏內地大手客、高才家庭及投資客入市。項目推出新置業優惠,由本周六起至7月27日,選購瑜一.天海指定47個單位的買家贈送音響,總值逾3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