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經濟日報
年輕人逆勢進場!全台五大購屋熱區曝、屏東排第二
2025/07/17 09:19:41
房市不好,有人縮手,但也有不少年輕人逆勢進場。中信房屋研展室根據聯徵中心資料,針對今年第一季35歲以下年輕房貸族的申貸件數占比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新竹縣38.8%的比例居冠,緊追其後的分別為屏東縣38.3%。
其次依序為台南市36.8%、高雄市36.5%與桃園市35.7%。
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從這五大年輕房貸族熱區的分布來看,現在年輕人在購屋時,除了考量房價,對於當地房市的發展潛力與就業機會也相當重視。
莊思敏指出,排名第一的新竹縣,伴隨竹科產業蓬勃發展,帶來大量年輕工程師,帶動購屋需求快速成長。
她表示,由於新竹市與竹北市的房價已普遍站上5字頭,預售屋更上看6-7字頭,對於有預算考量的購屋族而言,購屋門檻相對較高。因此,許多竹科新貴轉而將目光投向新竹縣的周邊地區,包括新豐、竹東、寶山、新埔等地,進而推升新竹縣的房市交易量能。
排名第二的屏東縣,是此次上榜中唯一不屬於七大主要都會區的縣市。
莊思敏表示,最近幾年屏東的房市題材相當豐沛,包括屏科、高鐵南延、高雄捷運延伸,皆為當地房發展市注入強勁動能。台積電落腳屏科後,也將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落腳,進一步帶動居住與置產需求。
另外屏東本身也能承接不少來自高雄的外溢買盤,加上近年縣府積極推動青年返鄉就業政策,在多重利多推動下,屏東的年輕房貸族占比可望進一步攀升。
台南和高雄最近幾年在科技和建設題材的簇擁下,房市表現相當亮眼,再加上房價基期低的先天優勢,讓年輕族群更有動力進場買房,買方客群除在地首購族與年輕小家庭外,也不乏外來就業人口與投資置產客。
不過,現階段隨著市況降溫,投資買盤大量退場,導致南二都房市進入盤整期,區域買氣受到影響,後市走向還要持續觀察。
莊思敏指出,桃園緊鄰雙北,房價卻比雙北親民不少,近年在捷運、高鐵、航空城計畫、重劃區開發及北市人口外溢等多重利多帶動下,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紛紛選擇移居桃園,用通勤時間換取更舒適的居住品質與可負擔的購屋價格。
莊思敏指出,年輕人能善用政府推出的新青安政策,提早實現買房目標,具備置產理財是好事,不過年輕族群入場前務必審慎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與還款能力,量力而為,若過度運用財務槓桿,導致債務比重過高,不僅將削弱整體抗風險能力,也可能壓縮原本可投入於自我增值的機會成本。
2025.07.18 經濟日報
冷!青埔退回6字頭、天龍國最高167萬 專家:收斂只是一時
2025/07/17 10:24:36
住展雜誌彙整今年上半年北北桃竹新案實價最高單價,台北市為大安區遠企商圈的「敦南詠楽」,8樓戶交易單價167萬元;新北市是中和區捷運永安市場站生活圈的「漢皇方圓」,14樓戶小宅售出122萬元。
桃園市為坐落青埔的「威均天璽」,11樓戶成交每坪69.8萬元;新竹地區是竹北市高鐵特區的「富源豐岫」,13樓戶賣在單坪86.3萬元。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上述個案,除中和「漢皇方圓」較亮眼,122萬元的登錄價格,在新北市僅次於新板特區外,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地區買方出手都明顯謹慎,新案都未創區段新高。
像今年進場的「敦南詠楽」,榮登新案最高單價,單價來到167萬元,但以台北市捷運科技大樓站一帶來說,過去一兩年開案的寶舖、冠德案每坪高價已達200萬元,今年登場案高價水位並不突出。
桃園市一級精華區青埔已多有單坪7字頭交易案,老街溪畔去年公開的力璞建設案更一步之遙奔8,不過今年現階段新推案成交單價首位的「威均天璽」,同樣訴求水岸景觀,最高價還在6字頭,價格落差顯著。
新竹高鐵特區的「富源豐岫」為今年上半年新竹地區開價最高案,成交單價也奪下上半年新案之冠,但86.3萬元的價位不比去年與前年進場的竹北市舊案,難稱亮點。
陳炳辰指出,上半年實價表現不佳, 但下半年將有不一樣的局勢。台北市大安區先前上場開價單坪200萬元案,傳出銷況穩定,後續揭露應可超越上半年最高價。桃園市鄰近藝文特區與中壢市區高價新案實登也應可站回7字頭。
新竹地區則有市場矚目的竹北遠百旁超高價案,若有望今年看見交易紀錄,有機會改寫新竹地區房價天際線,陳炳辰表示,現況顯示,上半年價格收斂恐怕只是一時,下半年爆發的價格力道恐讓市場再次見識價量背離的乖張。
2025.07.18 工商時報
亞資啟動轉型 唱旺高雄不動產
土地、商辦租賃頻創新高,KPMG畢馬威不動產看好未來發展潛力
高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正式運行,海港城市轉型邁向國際金融的新舞台。KPMG畢馬威不動產17日表示,據調查,近期遠雄建設斥資136.05億元買下高雄鼓山土地,創下南台灣單一土地交易金額最高紀錄,且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以年租金2,084萬元,租下高雄火車站前「福懋站前之星」頂樓,刷新辦公租金新高,展現高雄轉型潛力。
KPMG畢馬威不動產17日公布最新調查,2025年上半年高雄土地、捷運聯開案、工業地及商辦租賃市場,頻頻寫下新紀錄,包括遠雄建設以136.05億元購入鼓山區美術館對角地塊,創下南台灣單一土地交易金額最高紀錄,預計規劃興建約1,800至2,000戶住宅,展現對高雄住宅市場的長線看好;另外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也大手筆以年租金2,084萬元,承租高雄火車站前商圈地標級商辦「福懋站前之星」整層頂樓,刷新該區辦公租金新高,凸顯高雄在國際科技企業眼中重要性。
KPMG畢馬威不動產經理黃致綺指出,2025年高雄的土地交易與辦公租賃總價雙創歷史新高,顯示不動產市場活絡,建商對高雄未來發展的高度信心,尤其科技產業對區域布局的積極態度。
KPMG畢馬威不動產董事總經理陳文正表示,政府長期布局高雄轉型,而設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專區正是這座城市蛻變的關鍵,從「製造」為主的發展轉向「資本運作」。高雄透過半導體S廊帶、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等政策,將重工業轉型為半導體供應鏈、新創產業,尤其是台積電在高雄設立2奈米晶圓廠,帶動半導體相關供應鏈遷入,而現今則透過法規鬆綁及程序放寬,結合資本運作來吸引資金、人才與企業進駐。
高雄轉型由政策與產業雙軌驅動,吸引本地及國際資金積極參與。據統計,2024年高雄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簽約金額,以493億元居全台之冠。
KPMG畢馬威不動產協理林雅貞指出,這股投資熱潮不僅反映企業對高雄未來發展的信心,也因為高雄房地產價格相對北台灣低,租金投報率具吸引力。
KPMG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表示,商用不動產成高資產家族關注重點標的。
2025.07.18 工商時報
前七月衝破百億元 內科辦公室交易火熱
企業營運升級及規模擴張,推升大坪數辦公室需求,全棟企業總部產品炙手可熱,為內湖科學園區市場提供交易量支撐,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前七月上市櫃法人於內科購置辦公室交易量衝破百億元,站上近三年來同期新高點,更超越2024全年交易額。
今年迄今上市櫃法人購置內科辦公產品交易量達118億元,大幅超越2024全年的79億元,包括統一超商、恆隆行、必應創造等今年都砸重金買樓。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指出,內科辦公室的需求出現大坪數產品需求持續升溫、企業總部成為市場買方競逐焦點二大趨勢,在今年成交的9筆大型交易中,有7筆為企業買方購入千坪以上的辦公空間;今年內科也出現四筆整棟辦公大樓交易,包括統一超商斥資43億元取得全棟V-PARK;壽險業也出手掃樓,台灣人壽以14.78億元取得安康路全棟廠辦,這也是台灣人壽第三度入手內湖辦公大樓。
而台北市區少有辦公大樓全棟釋出,即便是指標商圈老商辦重建後,也多為企業保留自用、不會對外出售,使內科整棟企業總部更具稀缺性。
2025.07.18 工商時報
台北之星單價 躋身十大豪宅
據最新實價登錄顯示,台北市豪宅「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揭露一筆2023年6月的交易,該戶位29樓毛胚屋以總價約4.19億元交易,單價每坪269.1萬為該社區已揭露的6件交易中的最高價,同時也讓Diamond Towers躋身歷年豪宅交易榜的第八名。據悉,其買家宏昌欣業為幼華集團焦家成員,據其交易日期推估為私法人趕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前入手。
以歷年台北市單戶交易單價最高的豪宅社區來看,最高單價為「元利信義聯勤」的每坪299萬元,前十大豪宅單價門檻在每坪254.1萬元,多數交易均在上波景氣高峰的2013~2015年間,與這波景氣多頭的起漲階段2021~2023年間所創下,近年雖然全台房價飆漲,但漲勢多集中在剛需及投資型中小坪數產品,高端豪宅市場卻鮮少再創高價。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台北市蛋黃核心地段新案推案量有限,近年來新豪宅供給少,而且興建頂級豪宅的開發商多無急售壓力,創高價案件數量減少。
此外,豪宅市場受大環境及政策影響甚鉅,包括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央行限貸等因素,均壓抑豪宅交易動能。
過去高資產客偏好以私法人名義購屋,並非全然為投資置產,考量未來傳承的安全性、家族繼承等因素影響資產處分效率,多以私法人名義購入,不過在2023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後,限制私法人購屋,等於壓縮此類需求,讓部分高資產客戶寧可暫緩進場,使豪宅交易量受到明顯衝擊。
該交易也讓「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也成為十大豪宅中最年輕的成員,住商不動產仁愛光復店經理黃獻寬表示,該案位於東區商圈,緊鄰捷運忠孝復興站體商業與生活機能無虞,成交單價站穩每坪200萬元,高樓層則在單價每坪240萬元以上,惟近年打房政策與限貸影響,此社區未來仍需政策鬆綁,成交單價才能更上層樓。
2025.07.18 工商時報
皇普 年完工量拚150億
下一步將積極轉戰危老重建、合建案
皇普(2528)今年完工交屋量將大噴出,光是上半年營收就衝上52.81億元的史上新高紀錄、直追去年全年的53.3億元,全年完工量將力拚150億元。皇普表示,待今年資金大量交屋回收後,接下來布局將積極轉戰危老重建、合建案,以因應政策及市況轉變。
皇普17日召開法說會,釋出未來4年每年都有2~3筆新案完工,業績可望穩健成長的訊息。
皇普去年完工交屋量放大,全年營收達53.31億元,稅後純益12.99億元,EPS達3.26元,去年下半年股利達每股2.5元,包括現金2元、股票0.5元,營收、稅後純益、EPS、股利,都同步刷新歷史紀錄。
展望皇普今年業績,市場預期欲小不易。皇普上半年已完工新案包括有總銷93億元「皇普莊園」、總銷26億元「皇普摩天100」等二筆大案;下半年將預計可望有總銷38億元「皇普La Vie」完工交屋,全年完工量挑戰150億元。
明年皇普將有3筆新案完工交屋,包括蘆竹47億元「皇普MOMA-琢慕」、鶯歌30億元「皇普國家新美院」、中壢24億元「皇普賦隱」,估計全年可望有100億元新案完工。另外,皇普在桃園、新竹還儲備有至少13筆新案,有待規劃或推出。
皇普協理許連晉表示,當前市況欠佳,未來皇普股利政策可能採保留部分現金、部分配發股票為主;在購地策略方面,由於今年3筆新案可望回收大量資金,未來購地將不會停滯,只是在方向上會聚焦在危老重建、合建案等,主要基於目前政策對都更危老案的融資,並未受限,毛利好、現金自備較少、貸款成數較高,是三大優勢,目前皇普正洽談3~4塊地,概抓毛利率都要求在36%~38%以上。
2025.07.18 工商時報
地主撐不住了?北屯土地交易量大減8成 成交價低於公告現值
2025.07.17 11:15
打房打到見骨!受到打房政策影響,不僅房市交易進入寒冬,擁有眾多熱門重劃區的北屯區,連土地交易也急凍!2025上半年,台中市都市土地的交易總金額與總面積,均大幅縮減逾8成,其中,14期部分土地成交價甚至低於公告現值,讓地主大喊撐不住。
統整自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2025年上半年台中市北屯區都市土地交易筆數共108筆,年減幅6成;而土地交易總金額約45億元,年減幅高達86%、交易總面積也大幅縮減82%,上半年都市土地交易總面積剩剩約1.11萬坪。
春耕不動產14期旗艦店長王裕榮指出,由於房市瀰漫觀望氣氛、銷售速度緩步,過去被視為「土地大戶」的開發商,紛紛收斂購地計畫,千坪以上的土地交易幾乎消失,買方結構轉變為自用與置產的台商、企業主、高資產族成為三大主力。
王裕榮進一步分析,自用與置產型土地買家通常會選定開發相對成熟區域,臨路角地或是緊鄰大馬路等具備黃金店面、企業門面等條件,部分非位在主幹道上,或是面寬條件不足的狹長型區塊,就會以價格優勢來增加競爭力,甚至出現賣價低於公告現值的現象,原始地主還得負擔高額的土地增值稅,用「打到見骨」來形容也不為過。
王裕榮指出,政府為鼓勵重劃區加快開發,14期的土地公告現值5年來調幅已達500%以上,漲幅最大的「美和段」,從2020年時每坪約9萬元,至2025年上調為每坪約55萬元,用土地漲價數額乘上稅率2%~40%,光是土增稅成本每坪就要來到10萬元上下,加上現階段市場議價率加大,對地主來說是兩面刃。
春耕不動產總經理張維良則是點出,開發時程獎勵、建案林立以及台中巨蛋、漢神洲際購物中心等建設,為14期帶來新一輪商機!張維良分析,14期六大區段中,「仁平段」、「美和段」開發最成熟與集中,居住人口陸續移入,將帶動周邊機能性商家進駐,尤其是松竹路、山西路、崇德十路等主要幹道,可望成為核心商業帶發展。
而多家大型建商競相搶地的「洲際段」,台中巨蛋與漢神洲際購物中心的重大建設前景,也出現不少出手卡位的土地買家,如今年2月土地標案中,就有不少「洲際段」、「環中段」土地得標;以及14期西側與水湳經貿園區緊鄰的「敦和段」敦化路一帶,也傳出傳產業、台商、銀行業購地的消息。
不僅如此,市場也出現越來越多業者看中黃金角地的稀有性,乾脆租下土地經營「微型商場」,部分自己開店,部分招商當起二房東收租的案例,也可作為潛在買家的參考經驗。
面對房市震盪挑戰,深耕台中土地市場逾30年的春耕不動產,對區域行情、稅賦、容積都能如數家珍。王裕榮透露,14期多數土地已無時程獎勵,但仍有部分晚交地的區段保有容積獎勵,或具備建照的土地,可透過調整開發策略,靈活因應市場變化!
2025.07.18 工商時報
中和新案創新高不客氣!每坪破122萬元直追板橋
2025.07.17 10:35
住展雜誌今(1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推出並已有實價揭露的北北桃竹新案交易最高單價資訊,台北市為大安區遠企商圈的「敦南詠楽」,8樓戶交易單價167萬元;新北市則是中和區捷運永安市場站生活圈的「漢皇方圓」,14樓戶小宅售出122萬元,直追板橋;桃園市是坐落青埔的「威均天璽」,11樓戶成交每坪69.8萬元;新竹地區為竹北市高鐵特區的「富源豐岫」,13樓戶賣在單坪86.3萬元。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雖然數據結果都未創縣市新高,但刷新中和區單坪最高價的「漢皇方圓」還是值得關注,122萬元的登錄價格,次於新板特區高價案,更勝新北市第一環行政區的新店區、永和區、三重區,在一片頻傳降價風聲中逆勢表現,且該案近乎戶戶單價破百萬元,確立高價社區地位,主因不脫優勢地帶四號公園周邊、捷運生活圈機能、小宅多元價值、地段新案稀缺。
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地區,買方出手明顯謹慎,雖然三地今年上半年新案的實登最高價皆位於名氣響亮地帶,成交價卻差強人意,市況太差抑制價格發展°
展望下半年,陳炳辰指出,縱使房市冷清,但上半年的價格收斂恐怕只是一時,下半年爆發的價格力道將讓市場再次見識價量背離的乖張。
2025.07.18 工商時報
人潮就是錢潮!台南這兩大熱門商圈房價 漲幅分居冠亞軍
2025.07.17 10:06 工商時報
所謂人潮就是錢潮,台南五大熱門商圈房價漲幅,跟商圈觀光人潮,息息相關,在三大優勢的助攻之下,今年第一季觀光人次達784萬的國華友愛商圈,一年房價漲幅15.6%居冠,第二名則是由觀光人次336萬的海安商圈拿下,房價漲幅14%。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17日表示,根據台南市觀光局發布的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次統計,排除郊區廟宇景點,今年第一季前五大熱門觀光景點,冠亞軍皆落在中西區,冠軍寶座由「國華友愛商圈」的784萬人次拿下,「海安商圈」336萬人次,位居第二,其餘包括「孔廟」、「安平小鎮」,及「南紡購物中心」,分別有174萬人次、155萬人次、以及114萬人次。
李家妮指出,台南入榜的五大觀光商圈,周邊近一年房價表現均上揚,觀光人次最高的國華友愛商圈,房價從2024年的每坪19.6萬元,漲到22.7萬元,漲幅15.6%居冠,觀光人次第二名的海安商圈,房價從2024年的每坪19.8萬元,漲到22.6萬元,漲幅14.0%,漲幅排名第二。
台灣房屋民權加盟店店東盧柏光表示,最強景點國華友愛商圈,以西門路、海安路、中正路及尊王路為範圍,位屬市心蛋黃區,早期為台南的舶來品街區,後來發展為綜合休閒娛樂的大型商圈,有如台北西門町及高雄新崛江,商圈匯集眾多小吃美食及特色小店林立,其中,又以友愛街及國華街最為熱鬧,必吃排隊美食像是葉家小卷米粉等,去年商圈更進行美學改造,將部分商店招牌特色化,為百年市場注入更多獨特魅力,成為在地人與觀光客必逛商圈。
盧柏光指出,國華友愛與海安兩大商圈相鄰,皆屬舊城區,兩區串聯為一匯集美食、娛樂、文化與藝術的大生活圈,國華友愛商圈住宅以老公寓及透天為主,30到40年以上老華廈集,中在海安商圈較多,近幾年區段受惠府城軸帶翻轉計畫,包括拆除「中國城」改造為露天水景「河樂廣場」、打造海安路徒步藝術街等,周邊也有星鑽特區開發紅利,為舊城區再度點亮商機,以目前區段新案供給稀有,預售房價最高已站上5字頭,加上多元紅利加持下,有力拉抬商圈中古房價補漲明顯。
李家妮表示,熱門景點房價發展具備三優勢,一、地段優、供需強,市區景點區段生活機能本就優渥,加上觀光機能加持,大幅提升居住吸引力,自住、商用不動產供需強勁,讓房市價量更有撐;二、商機旺、增值高,熱門景點商圈擁有人潮與商機,住宅可商可住,亦有利結合老屋翻新、街區再生放大效益,提升不動產增值性強;三、建設豐、潛質大,台南景點多位處蛋黃商圈,具備豐沛交通建設與公共資源挹注,受惠區段建設發展紅利,為房價提供長期支撐動能。
至於近年來已成台南熱門購屋區之一、近一年漲幅僅約2.3%的南紡商圈,李家妮指出,南紡商圈擁有百貨機能,未來也有捷運藍線與平實轉運站交通紅利,周邊仰賴平實重劃區6字頭高價新案拉抬,商圈房價早已掀起一波漲勢,目前表現相對持穩,而「國城平實營區」公辦都更造鎮案已正式動土,預計7月進場預售,帶動區段發展邁進一步,也為商圈再添熱度。
2025.07.18 聯合報
北市府砸30億擬與新壽解約 輝達百億總部案網喊「圖利風暴要來?」
2025-07-17 09:30
台北市政府傳出計劃以30多億元與新光人壽解約,想讓輝達(NVIDIA)進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打造「星艦」總部,結果引爆PTT熱烈討論,不少人擔心這波操作恐成為「圖利」爭議新例。
根據報導,北市府已著手推動「輝達條款」,希望先與T17、T18土地地主新光人壽解約,土地才能移轉給輝達。但新壽目前不願意合意解約,主因在於三年多地價漲幅龐大,單是地價就估80至100億元,輝達整體投入上看百億。
許多網友直指這次解約案「新光根本爽賺」,有留言寫「空地轉賣,大賺幾十億」、「西瓜賺爛了」,也有人用「流標兩次最後只有新光投標,這眼光該有多好啊」表達新壽運氣好、投資眼光獨到。
另一派則質疑市府做法,「解約不付違約金還退還新壽30幾億?這圖利新壽了吧?」、「這樣土城剩誰」、「萬安要預約雞鴨飯了嗎」等留言,反映不少人擔心官員因此惹上圖利麻煩,甚至開玩笑喊話檢調要「熱身」。
同時也有網友批評市府談判策略,認為「地價漲了要求原價賣回,市府打的算盤太響」、「台灣就喜歡自己把自己綁死」;有些人則認為政策轉彎風險大,輝達能否留下還未定。
這起三方角力目前仍未解套,市府與新壽還在協商。新壽多年未動工,意外讓輝達有機會進駐,但解約條件、地價價差、是否涉及圖利,已經成為網友最關心的焦點。
2025.07.18 澎湃
百聯股份上海楊浦共青路3宗地塊被收儲:總面積逾15萬平方米,補償款約20億元
7月16日,百聯股份(600827.SH)披露關於土地收儲的進展暨簽訂土地補償合同的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於2025年6月5日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及2025年6月26日召開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土地收儲的議案》,同意公司與上海市楊浦區土地儲備中心(以下簡稱“楊浦區土儲中心”)簽訂《上海市楊浦區國有土地收回補償合同》。
對公司位於共青路435號、共青路295號、共青路310、210號三幅地塊實施收儲,三幅地塊總土地面積約15.1萬平方米。
上海市楊浦區共青路295號,土地面積共計39954平方米,地塊上的建築物共計16712平方米。經雙方協商同意,楊浦區土儲中心應支付百聯股份的全部收回補償款為50480.05萬元,收回價格已包含該地塊評估價值、租戶清退費用、人員安置費用、搬遷獎勵、不可預見費用等因土地收回產生的一切費用。百聯股份應在2026年2月28日之前,將符合交地標準的土地交付楊浦區土儲中心。
資料顯示,地塊評估總價約3.7億元,評估單價為19839元/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倉儲。
上海市楊浦區共青路435號,土地面積共計56603平方米,地塊上的建築物共計2918平方米。楊浦區土儲中心應支付百聯股份的全部收回補償款為66386.18萬元,地塊評估總價約5.14億元,評估單價為15151元/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倉儲。百聯股份應在2025年10月31日之前,將符合交地標準的土地交付給楊浦區土儲中心。
上海市楊浦區共青路310、210號,土地面積共計54518平方米,地塊上的建築物共計51612平方米。楊浦區土儲中心應支付百聯股份的全部收回補償款為83483.03萬元。地塊評估總價約5.85億元,評估單價為11249元/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倉儲。百聯股份應在2026年2月28日之前,將符合交地標準的土地交付楊浦區土儲中心。
以此來計算,百聯股份此次被收儲的地塊總價約20.03億元。
百聯股份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此次收儲是為貫徹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關於復興島“戰略預留、統一收儲、統一規劃”的總體要求。
2025.07.18 澎湃
珠光控股:正積極與貸款人溝通,涉未償還貸款超30億港元,以避免要求即時還款
7月17日,珠光控股(01176.HK)發佈有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報所載無法表示意見的最新情況補充公告。
根據公告內容,珠光控股表示公司積極與貸款人溝通,涉及未償還貸款超過30億港元,以避免要求即時還款。
截至公告日期,未有貸款人要求即刻償還未償還貸款,且公司未收到任何法律訴訟的跡象。
同時,集團正與七名貸款人就現有銀行及其他借款進行再融資磋商,並探討向現有及潛在新貸款人取得額外信貸融資的可能性,以支持其運營及戰略需求。
根據最新的未經審核資料,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個月,公司已成功收回逾1700萬港元,城市更新項目所得新合同總值逾2700萬港元。為控制行政成本及管理資本開支,集團已落實削減成本措施,包括精簡人員,將員工人數由2024年12月31日的642人減至2025年6月30日的599人。
此前珠光控股2024年的財報資料顯示,2024年珠光控股收入約15.85億港元,其中物業發展部分收入約2.42億港元,專案管理服務收入約11.44億港元,物業投資及酒店運營收入約1.98億港元,公司虧損約34.67億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度虧損約34.12億港元,毛利約12.08億港元。
截至2024年末,珠光控股資產總值約327.81億港元,負債總值約295.21億港元,權益總值約32.59億港元,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700萬港元。
珠光控股董事會主席朱慶凇(又名朱慶伊)是朱氏三兄弟中的老三。老大朱拉伊創立廣東新南方集團主營中醫藥健康業務,老二朱孟依旗下的合生創展曾為地產界的“華南五虎”之一。
朱慶凇在1996年創辦珠光集團進軍地產行業,是廣州最早參與城市更新的房地產企業之一。公開信息顯示,珠光集團參與的城市更新項目有20多個,總面積超2000萬平方米,產值高達5000億元以上。2009年,珠光集團在香港借殼上市。
2025.07.18 澎湃
杭州再掛牌兩宗住宅用地,起始總價約6.1億元
7月17日,杭州市區發佈2025年第二十二批住宅用地掛牌公告,擬採用掛牌方式出讓兩宗住宅用地,起始價為6.1億元,地塊將於8月19日交易。
此次出讓的地塊分別位於錢塘區以及臨安區,地塊實行自由競價,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競得人。
杭政儲出[2025]99號地塊為錢塘區下沙單元QT010110-20地塊,地塊東至1號大街,南至艮山東路北側綠化帶工程,西至1號渠工程,北至開發區下沙南苑路工程。地塊面積為19304平方米,出讓建築面積為27025.6平方米,出讓起始價43241萬元,折合起始樓面價為16000元/平方米。
該地塊東側有萬科湖印光年府、綠城燕語春風居、融創杭望雲潮城、杭曜之城等項目。
杭政儲出[2025]100號地塊為臨安區昌化單元LA200306-07地塊,地塊東至城東路,南至濱江路,西至沿虞溪綠帶,北至東塔街。地塊面積為59953平方米,出讓建築面積為68946平方米,出讓起始價為17890萬元,折合起始樓面價為2595元/平方米。
根據安排,7月22日杭州將迎第二十批住宅用地正式交易,共2宗,地塊位於拱墅區和余杭區,出讓土地面積 75.98畝,起始總價15.23億元。
2025.07.18 經濟通
滙研:料恒地上半年盈利按年跌50%,維持買入評級
滙豐研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預期恒地(00012)2025年上半年盈利將錄得約50%按年跌幅,主要由於缺乏去年同期約25億元的一次性收益,包括出售海港東大廈及農地收回的收益。該行維持對恒地「買入」評級,目標價34.2元不變。該行認為,隨著借貸成本下降及銷售表現改善,將有利公司業務發展。
該行指出,恒基地產是板塊內槓桿率較高的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底淨槓桿率為21%。盈利應受惠於一個月HIBOR降低及降息周期帶來的利息節省。根據香港交易所,恒基地產近期發行80億元0.5%可轉換債券,到期於2030年7月,相當於其總債務的9%。該利率遠低於2024財年整體借貸成本4.5%。該行估計每年利息節省達3.2億元,相當於2024年盈利的3.3%。
報告指出,恒地於2024年底持有4200萬平方呎農地儲備,為本港發展商中最大之一。其中在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擁有約610萬平方呎土地。按照最新每平方呎1032元的賠償率計算,如果全部被政府收回,將可獲得超過60億元收益。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經濟通通訊社》、編者及作者無涉。
2025.07.18 證券
政策逐步顯效 房地產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
新房二手房交易總量同比正增長、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四個月下降、一線及二線城市土地出讓金同比增長均超四成、核心城市高溢價地塊頻出、房企到位資金降幅同比大幅收窄……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出臺相關措施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相關政策措施成效明顯,上半年房地產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上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
目前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還在下降,引發市場關注。對此,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表示,房地產築底需要一個過程,在築底和轉型階段相關指標有所起伏波動是正常的,這也需要下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市場總體平穩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全國新房和二手房交易總量實現同比正增長,重點一二線城市樓市成交活躍,如上海總成交面積同比增長17%,為2022年以來同期最高;深圳總網簽成交套數同比增長38.5%;南京總成交面積同比增長9.6%。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交易占比逐步提高。上半年,多個省份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多個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同比增長明顯,如深圳網簽套數增長36.6%;北京網簽套數增長18.6%,創近三年新高。
重點城市成交量改善的背後,是“好城市+好房子”帶動改善性需求的持續釋放。上半年,廣東、浙江兩省多措並舉啟動住房消費潛力,大力推進“好房子”建設,新建商品房網簽交易面積實現同比增長。同時,北京新房網簽套數同比增長12%,武漢、南昌新房網簽面積均同比增長21%。儘管全國新房銷售指標同比仍小幅下降,但降幅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超過15個百分點。
成交量改善,帶動商品房去庫存取得積極成效。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5月末減少479萬平方米,已經連續四個月減少。主要城市商品住宅庫存消化週期回歸到合理區間,有力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新房市場熱度回升進一步傳導到了土地市場。上半年,核心城市加大優質地塊供給力度吸引了眾多房企競相爭奪,高溢價地塊頻出,北京、杭州、成都更是多次刷新地價紀錄,帶動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大幅增長。據統計,上半年,一線及二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均超四成,杭州、北京涉宅用地出讓金均超千億元,杭州出讓金已接近去年全年水準。土地市場成交活躍顯示出房企拿地信心在不斷增強。
在市場銷售回暖及“白名單”政策持續發力的帶動下,房企資金狀況有所改善,化債工作有序推進。上半年,房企到位資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10.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增長0.6%,去年國內貸款則是下降6%左右。
政策頻頻發力
住房需求的持續釋放得益於中央和地方穩樓市政策持續發力。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後,多部門迅速聯合推出“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的政策“組合拳”,各地“因城施策”加快優化調整落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約有170個省市(縣)出臺超340條政策。
公積金政策成為啟動今年樓市需求的重要政策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各地推出的超340條樓市政策中,公積金調整政策就超過150條。今年5月初,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根據測算,此次下調每年將節省居民公積金貸款利息支出超過200億元,有利於支持居民家庭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對記者表示,今年需求端降准降息、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了居民購房成本,特別是公積金貸款利率的下調,與多地出臺的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措施相結合,顯著提升了住房公積金對繳存人購房能力的支持力度,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得以進一步釋放。
鞏固穩定態勢
當前,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持續顯效,市場供求關係在持續改善,房地產已經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行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企業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專注專案品質,產品從解決“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更好滿足民眾的高品質居住需求。
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房地產的發展要與城市發展相協調。日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並將“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寫入城市工作總體要求,為未來城市和房地產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對記者表示,中央對推動城市更新高度重視,我國城鎮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城市更新是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必須關注的一個領域。“好房子”涉及增量開發、城市更新涉及存量盤活,這是未來建設領域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將為充分釋放需求潛力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住房城鄉建設部調研組均釋放出強烈的穩樓市信號,上述受訪專家認為,可以預見,下半年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地並持續發力,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也將加快構建,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態勢將持續鞏固。
2025.07.18 新浪網
“中國第一高樓” 沉浮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將被68億收地
在過往城市建設的加速擴張階段,城市高度不斷被刷新。但進入城鎮化的下半場,提質增效成為更重要的課題。
今年以來,已有部分地區傳來“退地”消息,當事企業則大多是此前已經出險,或如今面臨難以迅速回轉的債務壓力,涉及到的項目也主要是資金沉澱更重的商業類型。
近日,一張關於中信信託•深圳龍崗融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2025年第一次受益人大會的表決檔在網路上流傳。核心內容包括“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龍崗區土地整備事務中心以土地整備方式收回該信託計畫項下抵債的11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地上物。”
由於涉及到世茂曾計畫在深圳打造的“中國第一高樓”,這份檔也迅速流傳開來。而若能最終成行,專案有望重新引入團隊盤活,信託投資人則距離收回本息更進一步。
折戟的“第一高樓”
在京東法拍平臺上,關於該專案顯示有兩條拍賣記錄,均發生在2023年內。
標的物全稱為“深圳市世茂新里程(2.160, 0.02, 0.93%)實業有限公司名下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12宗地土地使用權及地上物”,一拍結束於2023年7月5日,價格約為130.44億元;二拍結束於2023年11月16日,價格降至104.35億元,較前次大約打了八折。
天眼查資訊顯示,標的物所有人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實業有限公司目前由福建世茂新里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100%。後者的大股東是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另外還有兩位股東,上海隆汀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30%,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持股19%。
綜合合夥人資訊,上海隆汀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最終指向為中信泰富。而這些過往都要從2017年說起。
2017年12月6日,世茂以239.43億元的價格拿下了位於深圳龍崗大運片區的核心地塊。
當時的報導顯示,大運片區聚集諸如佳兆業、京基、益田、頤安、天安數碼城等企業,龍崗天安數碼城、大運軟體小鎮、龍崗城投大廈、啟迪協信科技園、益田矽谷新城等專案等都毅立在大運新城片區。
世茂拿下的大運片區地塊規劃投資500億元,將打造為深港國際中心項目,是集深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創業中心、深港國際演藝中心,以及國際化學校、超五星級酒店、智慧辦公、大型商業、人才公寓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
在這一綜合性的大型項目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世茂官宣的一座近700米的大樓,這一高度刷新深圳摩天大樓紀錄,同時將超越632米的上海中心,成為“中國第一高樓”。
在世茂集團的官網上,還能找到這樣一篇有關專案的報導,其中提到: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坐落于深圳龍崗的東部CBD,規劃有超高層辦公,商業綜合體,高端公寓,頂奢酒店,文化展覽等業態,將助力深圳吸納來自香港的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資源,推動深圳和香港深度合作,打造大灣區東部核心,其中心主塔或將成為中國地標高樓,旨在打造深圳天際線的一個嶄新地標。
層層疊加的光環之下,也鮮少人注意到專案暗藏的風險。資料顯示,2017年,世茂股份全年收入186.7億元,淨利潤37.1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25億元。儘管較上一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相較於近240億元的交易價格卻是明顯的“以小博大”。
於是,後續發展也順理成章。次年3月,世茂股份公告為福建世茂新里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增資141.33億元,其中世茂股份的出資額為72.08億元。借此機會,中信泰富通過上海隆汀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出資48億元,成為項目的股東。
隨後,從2018年3月26日啟動建設,專案確實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平穩階段。但在2021年,隨著世茂集團的債務問題初見端倪,專案也難逃波及,之後便因資金問題陷入停工。
在2020年12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還曾發佈關於專案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指標變更的公示,至少就當時來說,仍在正常推進建設工作。
68億元收地解渴
最新的消息則事關中信系的中信信託,同樣是由世茂的債務問題受到“牽連”。
在2020年3月、7月,中信信託代表不同的集合資金信託計畫,與世茂集團旗下多個子公司簽訂貸款合同,並發放貸款;同時,中信信託與深圳新里程分別簽訂《最高額抵押合同》,深圳新里程以位於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深港國際中心項目項下相應地塊提供最高額抵押擔保。
之後,由於世茂集團子公司、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未按時歸還相應集合資金信託計畫項下本息,中信信託提起公證債權文書強制執行。
從流程來看,深港國際中心項目在2023年內兩次上架京東司法拍賣平臺,若成功拍出,所得價款會是用於償還信託計畫的本息。但苦於最終無人接盤。
根據當時的評估檔,龍崗G01046-0095商業用地的總用地面積約3.22萬平方米,該地被分為14宗子地塊,上架法拍的是其中12宗。
這12宗地塊內,已有6宗土地進行了房屋建設、土地開發等工程建設活動,包括國際學校、西區公配、東區公配等;用於建設集中商業及T3辦公樓的土地上有較大投資,已建工程量約19.26萬平方米;1宗土地上已建有行銷中心;其他4宗土地進行了地下土方開挖活動。
按照最初規劃,深港國際中心本應在今年7月28日竣工。種種“意外”使得“第一高樓”失約。
無論是在世茂集團體系內,還是整個房地產行業,命運如深港國際中心的項目還有不少。在去年11月2日,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天星、溪水、鳳凰村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在建工程)二拍流拍。
這是武漢世茂嘉年華項目,占地約800畝,建築總量50萬平方米以上,總投資規模超400億元,規劃建設為輻射華中區域一流的、生態型、地標性互動式體驗中心和國內最大的室內主題樂園。
項目投建主體是武漢世茂嘉年華置業有限公司,由世茂股份控股51%,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持股20%,上海梵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股權。
從2009年末開工建設,到2024年上架法拍平臺,已歷時15年,卻始終未完工,成為“城市廢墟”。
就目前來看,世茂難再憑藉自身力量推動深港國際中心回歸到正常建設狀態,債權方的也迫切需要一個妥善的處置方案。
近期,網傳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龍崗區土地整備事務中心正在推進一個“收地化險”方案,方案針對深港國際中心地塊,有關部門擬以68億元補償金收回專案12宗土地及地上建築物。
據悉,該筆補償金將首先用於償還拖欠稅費、信託管理費、工程款等剛性支出,剩餘部分將按比例返還給信託投資人。
不過,在世茂股份去年4月披露的一則關於子公司被執行及訴訟風險等資產安全事項調查
情況的公告中,以深港國際中心項目項下地塊提供抵押擔保的信託計畫涉訴金額共計為89.64億元。這也意味著,仍有資金缺口待解決。
2025.07.18 新浪網
保利發展淨利潤暫時領跑 濱江集團增長超四成
房企業績預報集中披露,部分房企淨利潤率先實現扭虧為盈。7月17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已有25家涉房企業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保利發展(7.990, 0.01, 0.13%)、華髮股份(4.800, -0.02, -0.41%)、濱江集團(9.750, 0.05, 0.52%)等10家房企實現盈利,其中保利發展以27.35億元位居25家房企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交付體量增加以及浙江區域的市場回暖,濱江集團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同比漲幅預計達40.01%—69.98%。
業內專家分析稱,產品力仍是房企利潤的核心保障。在政策推動樓市回暖的背景下,房企需聚焦優質地塊,打造超出預期的高品質產品,形成與競品的產品力差異,才能贏得市場認可。
縮水的大哥仍是大哥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7日,A股上市的25家涉房企業中,10家房企淨利潤實現盈利。其中,城建發展(4.760, -0.05, -1.04%)、渝開發(6.590, -0.26, -3.80%)、城投控股(4.420, -0.02, -0.45%)、大悅城(2.940, -0.05, -1.67%)、珠江股份(4.180, -0.01, -0.24%)、萬業企業(13.930, 0.14, 1.02%)、鳳凰股份(3.830, -0.03, -0.78%)7家房企實現扭虧為盈。此外,保利發展、華髮股份2025年上半年預計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7.35億元及1.68億元。
雖然保利發展預披露的歸母淨利潤最高,暫居“利潤王”位置,但相比於自身而言,保利發展半年度歸母淨利潤已連續兩年縮水。2023年上半年,保利發展歸母淨利潤122.22億元,達近五年最高值;此後便一路走低,2024年同期淨利潤縮水至74.2億元,同比減少39.29%;2025年淨利潤再度下滑,同比減少63.14%。
保利發展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因房地產專案結轉規模下降,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受行業和市場波動影響,結轉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相關利潤指標相應同比下降。
除盈利房企外,15家房企歸母淨利潤表現為虧損。其中,金科地產、金融街(2.950, 0.00, 0.00%)、華遠地產、大龍地產(2.840, -0.02, -0.70%)、首開股份(2.540, -0.03, -1.17%)5家房企則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減少,減少幅度在0.03億—10.84億元之間。
此外,中交地產、京能置業(4.920, -0.07, -1.40%)、華僑城A(2.300, -0.01, -0.43%)、金隅集團(1.570, 0.01, 0.64%)、金地集團(3.820, -0.01, -0.26%)、京投發展(4.030, -0.01, -0.25%)等8家房企淨利潤虧損相對增加。綠地控股(1.990, -0.06, -2.93%)和光明地產(3.420, -0.02, -0.58%)淨利潤則由盈轉虧。
就淨利潤虧損情況,金地集團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經營業績虧損,一方面是由於總體投資新增規模較小,部分專案銷售完成後,新項目未能及時形成批量供應,導致銷售規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公司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未來公司將圍繞精准去化、靈活定價、需求適配三大核心方向,持續推進存量資源提質工作,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加速去化進程,同時將借助資產置換等多種方式清理庫存,以回籠資金、盤活資產。
濱江集團崛起
記者注意到,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報中濱江集團淨利潤表現尤為亮眼,是10家盈利房企中唯一一家淨利潤增長的房企。
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報顯示,濱江集團預計實現淨利潤16.33億—19.8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1.66億元相比,漲幅40.01%—69.98%。
對於淨利潤的增長,濱江集團方面表示,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同比上升主要系公司2025年上半年交付樓盤體量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濱江集團業績表現優異,與浙江市場的發展態勢密切相關。近年來,浙江市場人口導入速度顯著加快,以杭州為例,當地土地拍賣市場持續活躍,房價亦呈上升趨勢。作為企業的核心市場,杭州乃至整個浙江地區的強勁發展態勢,為其業績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區域性房企,濱江集團上半年穩居浙江銷售業績排行榜榜首。根據中指研究院資料,上半年濱江集團在浙江銷售額達504.6億元、銷售面積達146.1萬平方米。其中,在杭州大本營銷售額達396.6億元,領先第二名綠城中國達138億元。
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高院生表示,濱江集團深度聚焦優質區域深耕策略,以杭州大本營為核心發力點,2025年上半年杭州市場銷售額約占其浙江市場總銷售額的八成。在運營管理層面,依託“區域聚焦、高端精品”戰略,濱江以高效周轉模式強化成本管控,同時通過“濱江造”品質口碑持續鞏固本土優勢。
在多輪政策優化調整下,作為濱江集團大本營的杭州房地產市場也快速升溫。上半年,杭州共成功出讓68宗涉宅地塊,出讓總金額約1160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總量的1169億元。低密地塊共推出了31宗,而且多為主城區,甚至是熱門板塊的核心地段。
優質區位地塊的稀缺性和市場改善需求也啟動了房企競拍熱情,土地價格屢創新高。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濱江集團兩度以刷新杭州最高地價紀錄的價格競得臨近霞映錦繡裡的湖墅低密宅地以及濱江區沿江水電新村地塊。
記者就淨利潤增長情況及下半年企業發展計畫致電濱江集團,對方回應稱,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增長,主要得益于樓盤交付體量的增加。下半年,企業將在確保專案交付與服務品質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年初制定的1000億元目標的達成。
產品力是房企利潤的保障
自2024年下半年起,中央到地方層面相繼發佈多輪促進房地產回暖政策。其中包含下調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加大優質地塊供應量、發佈國家標準《住宅專案規範》、推進“好房子”建設等。
以北京為例,在政策加持下北京樓市加速回暖。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25年上半年,北京涉宅地塊出讓金合計1005.56億元,同比增加37.3%,例如海澱區、朝陽區等優質地塊也加大了供應;新房成交18563套,同比增長23.89%;新房成交金額1459.9億元,同比增長29.7%。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表示,區域發展具備強勁的潛力支撐,房企應聚焦優質地塊佈局,結合上半年改善型產品的市場優勢,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開發商應將過去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標準化戶型,轉向打造定制化產品。
例如,電建•長安華熙府70平方米三居採用折疊餐桌、轉角玄關設計,實現“獨立餐廳+三面採光”的小戶型功能升級;中建•璞園PARK則以3.5米層高、度假風精裝吸引高端改善客群。
郭毅強調,房企銷售額增長的關鍵,核心原因在於開發商對購房者生活需求的理解深度與滿足能力存在差異,若能精准把握需求痛點,提供超出預期的高品質產品,形成與周邊競品的顯著梯度差,項目更易獲得市場認可,反之則可能面臨銷售乏力的困境。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下半年房企一方面應聚焦改善型需求,加大優質住宅產品的打造力度;另一方面則需通過“高品質住房+高性價比”的組合策略,加速銷售回款。同時,需為優質住宅賦予更多附加值,例如,全屋智慧化、優秀的房屋設計等,以增強產品的市場吸引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5.07.18 旺報
陸房市止跌回穩 中古屋成交增
一線城市交易量增幅逾2成 下半年購房政策有望加大力度
大陸房地產市場在今年上半年持續釋放「止跌回穩」信號;其中中古屋市場在剛性住房需求帶動下交易持續熱絡。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諸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古屋交易量同比增幅在20%至30%。專家直言,購買中古屋幾乎已成常態,有些重點省分甚至中古屋交易量已超過新成屋。
大陸《證券日報》報導,大陸住建部調研組近日赴廣東、浙江兩省調研,並提出,上半年全大陸新成屋和中古屋交易總量同比增長,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穩定態勢。中古屋交易占比逐步提高,已成房地產市場呈現新特點。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重點二線城市的中古屋成交保持較高活躍度,其中深圳同比增長超30%,北京、上海、廣州同比增幅在20%左右;成都、杭州、蘇州、廈門中古屋成交同比增長均超10%。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隨著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特別是重點省分,中古屋交易量已經超過新成屋交易,「剛需群體轉向購置中古屋已成為常態。」
報導稱,以北京為例,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資料統計,2025年上半年,北京中古房成交8.86萬套,同比增長18%。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分析稱,目前北京市場剛需群體普遍通過購買中古屋解決居住問題,2025年前5個月,500萬元人民幣以下中古屋成交占比超6成。而新成屋產品轉向滿足改善性需求,實現與中古屋的差異化競爭。
曹晶晶表明,下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頭期款比例等政策顯著降低購屋成本,助力市場逐步修復。李宇嘉也稱,中古屋價格的調整以及購屋門檻和成本的降低,使大量剛需群體具備「上車」能力。
此外,展望下半年大陸房市,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表示,廣州日前重申全面取消限購、限售、限價,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下半年,北京、上海、深圳的購房限制性政策仍有優化空間。各地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發放購房補貼等舉措也有望加大力度,將為下半年市場止跌回穩提供支持。
李宇嘉認為,在龐大的剛性住房需求帶動下,重點城市中古屋成交量在下半年仍有望保持較大體量。
2025.07.18 信報
綠置居價吸引 公屋富戶擬申請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2024」(「綠置居2024」)昨天起接受申請,有市民直言綠置居單位售價比兩年前低,加上首期金額有限,擬循綠置居上車。
共2723單位 8.6截止
位於觀塘建生廣場的綠置居銷售小組辦事處,昨天不時有市民到場了解綠置居屋苑資料和索取申請表,惟由於出租屋邨的居民需要經過其屋邨辦事處核實個人資料,在上址即場交表的人數不多。
本身是公屋富戶的陳小姐,於索取申請表後指出,綠置居單位的售價較往年低,「兩年前睇要400幾、500萬(元),而家300萬(元)就可以試吓」,加上其現時須繳較高的租金,以及綠置居的首期金額較低,有意申請綠置居。
「綠置居2024」昨天起至8月6日接受申請,最少2723伙可揀,包括全新屋苑九龍灣宏緻苑,提供2576伙,以及最少147個重售單位等。
至於「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4」(「居屋2024」)昨天繼續揀樓,全日售出145伙,累計有5891伙獲揀選,佔可揀選單位約74.6%。
新居屋續揀樓 已售75%
「居屋2024」設有5個全新屋苑,九龍東啟德啟盈苑的家庭申請者揀樓配額昨天用光,是繼油塘高曦苑後再有屋苑用盡家庭申請者配額。房委會今天將邀請2910名家庭申請者揀樓,而餘下3個屋苑尚有1110個家庭申請者揀樓配額,屯門兆湖苑有793個佔最多。
2025.07.18 經濟通
越秀地產附屬獲5億元人幣或等值港元定期貸款融資
越秀地產(00123)公布,附屬泓景(作為借款人)獲提供5億元人民幣或等值之港元定期貸款融資,貸款期由融資協議日期起計364天。融資協議項下責任由公司擔保。
融資協議規定,倘公司之控股股東越秀企業於公司已發行之具投票權股份中持有少於30%之直接或間接權益,或倘越秀企業不再是公司單一最大實益股東的地位,或倘越秀企業不再對公司行使有效之管理控制權,即構成違約事件。若發生有關違約事件,則貸款人可宣布融資項下所有債項將立即到期應付。截至本公告日期,越秀企業實益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合共約44%。
2025.07.18 信報
市建中環 ONE CENTRAL PLACE 轉租
首階段推29單位 呎租94媲美山頂屋
樓市下行,繼有發展商把旗下項目轉售為租後,市區重建局夥發展商合作的重建項目也加入轉租行列。據悉,該局與信置(00083)合作的中環ONE CENTRAL PLACE近日敲定全盤轉租,首階段推出29伙招租,個別單位意向呎租達93.9元,媲美山頂獨立屋,為該局個半月內兩個重建項目轉租。分析稱,新盤轉租可作為面對跌市的權宜之計,避免低價發售影響賣樓利潤。
個半月內兩重建項目售變租
據消息表示,位於結志街33號的ONE CENTRAL PLACE,上月敲定轉租計劃,發展商當月下旬起隨即邀請一眾前線地產代理預覽項目的現樓單位,為項目招租作準備,至日前落實首階段招租安排,首批推出6層共29伙招租,主要集中中低樓層,當中包含1房至3房單位,實用面積383至992方呎。其中,租金入場單位為6樓D室的1房戶,實用面積394方呎,意向月租3.7萬元,呎租93.9元,而2房及3房單位參考月租分別為5.3萬元及7.4萬元,呎租分別83.9元及91.1元。
有別於近年部分轉租的新盤,據悉,ONE CENTRAL PLACE今次會以服務式住宅形式登場,單位租金將包含全屋傢俬、管理費、水電及WiFi上網費用,並且每周提供兩次執房服務。租期安排上,租客最短可選擇承租1至3個月,發展商會收取1個月按金及1個月上期租金,而選擇3個月至1年租期則收取兩個月按金及1個月上期租金,租客最快本月底至下月中入住。
ONE CENTRAL PLACE周邊近年亦有重建項目落成,位於一街之隔的嘉咸街23號My Central,樓齡約6年,近兩個月錄得3宗租賃成交,平均呎租約57.2元,當中2房單位呎租60元,ONE CENTRAL PLACE 2房單位意向呎租相對高出39.8%,甚至直逼山頂獨立屋,如本月以每月45萬元租出的山頂The Mount Austin一幢洋房,實用面積4584方呎,呎租98.2元。
服務式住宅 租金包水電雜費
不過,有前線代理稱,ONE CENTRAL PLACE租金包含水電及上網等雜費,是名副其實「拎個篋就住得」,租金不能與一般私人屋苑比較,若參考新地(00016)堅尼地城服務式住宅TOWNPLACE KENNEDY TOWN近期成交呎租逾80至90元,ONE CENTRAL PLACE呎租屬市價範圍,而且該盤位處中環核心地段,市場需求殷切,料將受大量專才及金融界別專業人士垂青。
根據資料,ONE CENTRAL PLACE共121伙,設1房至3房戶,市建局2017年為項目邀請發展商入標,同年由信置力壓眾多對手投得。據項目當年投標條款顯示,發展商日後賣樓收益達指定水平,需向市建局分紅。經濟學者李兆波指出,由於市建局在項目上扮演重要角色,不排除該樓盤轉租後,市建局可從中獲取部分租金收益,惟實際情況要視乎與發展商間的協議。
學者料當局博樓市反彈再賣
市建局近月接連有合作項目轉租,2022年中獲批預售的深水埗映岸,合作夥伴香港小輪(00050)今年6月公布把項目轉作青年宿舍,並由東華三院作為分租戶負責招租,為期6年,項目並易名為「東華.南昌匯」,全盤共262伙,最多設676個宿位,意味市建局個半月內已兩個重建項目轉租。
李兆波直言,近年樓市由高位累積顯著跌幅,現時正處於周期底部,若現階段推盤「(賣樓)利潤一定無咁好睇」,轉租不失為跌市權宜之計,可以「借租金買時間」博未來樓市回升再作銷售,爭取較大的賣樓利潤。
2025.07.18 信報
朗日峰首輪沽逾半 研加推
全港一手市場昨天(17日)單日錄近80宗成交,焦點為嘉里(00683)旗下元朗大棠路現樓單幢盤朗日峰首輪公開發售60伙,共沽出31伙,佔推售單位數量約51.7%。
朗日峰昨天進行首輪銷售,推售60伙,折實售價368萬至510.04萬元,折實平均呎價12374元。嘉里發展董事及香港區總經理湯耀宗表示,截至約晚上8時半,朗日峰共有31伙已獲得認購,正積極研究加推。
YOHO WEST單日賣9戶
新地(00016)天水圍輕鐵天榮站第一期YOHO WEST昨天首度以現樓形式重推,即日售出9伙,成交價553.68萬至637.5萬元,呎價13077至14000元。其中2A座41樓A3室,實用面積410方呎,昨天以563.176萬元沽出;對比樓下單位2A座40樓A3室,實用面積相同,2024年4月以732.26萬元成交,樓上比樓下單位平逾169萬元或約23%。
澐璟連錄4宗撻訂涉1.2億
華潤置地(海外)與保利置業(00119)合作的九龍東啟德澐璟昨天連沽3伙,其中1座3樓B室,實用面積1870方呎的4房戶,成交價7683.55萬元,呎價41089元。發展商稱,該盤自展開現樓銷售後,6日共售出32伙,套現逾5.58億元。而澐璟周三(16日)則新增4宗終止交易個案,樓價2880.57萬至3280萬元,總樓價逾1.22億元。全數單位選用靈活付款計劃,料已支付樓價5%訂金,發展商殺訂逾612萬元。
2025.07.18 信報
麗新元朗中心准重建兩商住樓
土地市場交易減慢,惟仍有不少發展商循併購或把手上項目作重建,增加住宅項目土儲。麗新發展(00488)等持有的元朗區工廈項目麗新元朗中心,今年5月獲屋宇署批准重建為兩幢商住樓宇,有機會提供逾1000伙。
屋宇署5月批12圖則
屋宇署公布,今年5月共批出12份建築圖則,住宅和商住發展(下統稱為住宅項目)佔7項,其餘包括商業工業等。
獲批的住宅項目之中,以麗新發展和資本策略(00497)合作發展的元朗宏業東街21至35號麗新元朗中心用地最矚目,可興建兩幢28至29層(另設一層地庫)商住樓宇連「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等,總樓面面積約48.49萬方呎。資料顯示,城規會2023年12月批准上址發展商住項目,預計可以興建1019伙。
同月獲批圖則項目,包括恒隆地產(00101)渣甸山衛信道8至12A號豪宅項目,屋宇署批准興建5幢4層高洋房,總樓面面積約25809方呎,意味平均每戶的樓面面積約6452方呎。
新世界發展(00017)北角皇都戲院的重建項目,獲批出重大修訂方案,准建1幢23層商業(另設3層地庫)、1幢31層商住樓宇(另設3層地庫)和1幢31層分層住宅,總樓面面積約50.25萬方呎。
私樓動工僅3戶 跌98%
不過,正式動工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仍低迷。屋宇署資料顯示,5月全港只有3個洋房項目動工(按屋宇署接獲上蓋建築工程動工通知為準),共涉及3個單位,較4月的193伙大減98.5%。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出,以今年首5個月合計,總動工量為1014伙,是2010年同期錄得894伙以來的15年同期低位,按年亦挫77%。
5月落成量為330伙,按月降約79.5%,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說,首5個月共有約7426伙落成,按年多約30.8%,而截至本月15日,當中有約3680伙或約49.6%已經售出。
2025.07.18 信報
保濟丸母企主席蝕13%沽瀚然
豪宅市場錄得蝕讓成交,有上市公司管理層入市約10年都要損手離場。「保濟丸」母企雅各臣科研製藥(02633)主席兼行政總裁岑廣業【圖】及相關人士,剛以2828萬元沽出西半山瀚然一個3房單位,較約10年前購入價貶值408.4萬元或12.6%。
代理透露,瀚然剛錄得本月首宗成交,為高層C室3房戶,實用面積918方呎,單位由岑廣業及相關人士持有,原叫價3100萬元放售,最終削至2828萬元沽出,呎價30806元。岑廣業等2015年斥3236.4萬元購入,約10年賬面損手408.4萬元或12.6%。
岑廣業及相關人士近年曾沽出觀塘麗港城一個3房戶套現,該單位在2011年斥563.8萬元購入,至2020年以1068萬元沽出,轉手賬面賺504.2萬元或89.4%。
維港.星岸9年貶值三成
紅磡維港.星岸亦有單位蝕讓,代理表示,3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885方呎,3房間隔,近期以1700萬元易手,呎價19209元,除樓價創該屋苑今年新低外,相對原業主2016年一手購入價2536.8萬元,也低836.8萬元,大幅貶值33%。
同區Baker Circle.Greenwich錄二手成交,高層G室2房單位,實用面積349方呎,剛微減5.5萬元或0.8%至649.5萬元沽出,呎價18610元。原業主去年3月斥689.31萬元一手購入,賬面貶值39.81萬元,虧損5.8%。
另方面,由有「香港之寶」稱號的本地足球名宿姚卓然兒子姚柏堅或相關人士,持有的灣仔天樂里恒安大廈低層B室,實用面積481方呎,上月底以600萬元易手,呎價12474元。姚柏堅或相關人士2008年斥295萬元入市,賬面賺305萬元,升值逾一倍。
2025.07.18 信報
再培訓局傳6億 購第一集團中心
商廈買賣市場交投增加,更錄官方法定機構入市。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大手購入九龍灣第一集團中心共6層寫字樓作自用,市場盛傳作價約6億元。
6層寫字樓 呎價7000元
市場消息指出,九龍灣宏照道23號第一集團中心3、5、6、7、10及11樓,合共6層寫字樓,每層建築面積約14202方呎,總建築面積約85212方呎,盛傳作價約6億元,呎價約7000元。據市場人士透露,買家為僱員再培訓局。
本報向再培訓局查詢,發言人稱,當局現階段正進行相關的程序,故沒有進一步的資料提供。發言人又補充,因應再培訓局「策略性檢討報告」建議及政府加強本地勞工培訓的政策措施,再培訓局自年初起落實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角色定位至為整體勞動人口提供「技能為本」的培訓。配合新角色定位,再培訓局正規劃整合配套設施,在交通便捷地點設立一所綜合培訓服務中心,並將購置物業單位作為永久處所,以設置新的中心。
再培訓局將透過整合現時分散於不同地點的設施和服務,包括「實務技能培訓及評估中心」、「ERB服務中心」及總部辦公室,並添置培訓及學習設施,為市民提供結集培訓、評估及支援的一站式服務,作為技能增值的服務平台樞紐,推動全民持續培訓。再培訓局目前總辦事處位於柴灣小西灣道10號3至6樓,屬政府物業。
第一集團中心全幢共有5個商舖及81個寫字樓單位,去年已落成入伙,連同最新成交在內,餘下2層全層以及19個寫字樓單位待售。按早前易手的鄰近樓層8樓5室,建築面積1497方呎,成交價1047.9萬元,呎價約7000元。
另外,第一太平戴維斯獲接管人委託以公開招標形式放售尖沙咀彌敦道176號THE NATE全幢物業。物業地下至4樓為零售基座,而5至12樓則為共居式住宅。物業以現狀部分連現有租約及部分交吉出售,暫定8月18日截標。上址前身為收成樓,由施羅德基金持有,物業在2016年以5.3億元購入,其後斥資近一億元全幢翻新及改裝,過去兩年曾多次放售,市值曾達5.5億元。
2025.07.18 經濟
開放式承租力強 傲華呎租高見71元
細單位連傢俬添叫座力 回報逾4厘
開放式單位承租力強,尤其是新入伙或者半新樓,呎租、回報亦見吸引,其中,月前入伙的筲箕灣傲華,開放式細單位呎租高達71元。
美聯物業高級區域經理周永業指,集入伙盤優勢的筲箕灣傲華,開放式租盤剛以實用呎租71元成交,呎租貴絕同區新樓。承租為低層B室,實用面積211平方呎,原叫租15,000元,在零議價下成交,呎租71元,以業主於今年初買入價約373萬元計,租金回報可達4.8厘。單位能以高價承租,既與同區新樓租盤供應少,加上開放式戶備有發展商提供的傢俬,為單位增添叫座力,租客因見單位可即租即住而承租。
中原地產區域營業經理鄭俊輝指,傲華中層C室,實用面積220平方呎,同屬開放式間隔,望內街,獲港大學生以月租14,200元承租,呎租65元,據悉單位僅放盤約1個月,原叫租15,000元,因見租客願意支付一年租金,所以「平少少」租。上址亦配有發展商送的傢俬,可以拎包入住,而港大生見屋苑樓下食肆林立、交通方便,並即睇即決定以先付一年租金方式承租,涉資約17萬元。以業主今年初買入價約372.2萬元計,即享租金回報4.6厘。
傲華目前租盤不足20個,以開放式戶計,租金叫價由14,500元起,而租客又以年輕租樓族為主。
跑馬地平台戶 呎租86元創新高
而同區形薈座中高層D室,實用面積318平方呎,開放式戶,以月租15,800元成交,呎租約50元,屬市價。而租客透過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物色租盤再承租。以業主於2021年買入價633萬元計,租金回報約3厘。
其次,跑馬地One Jardine's Lookout低層連平台戶,實用面積250平方呎,屬於1房間隔,另連約218平方呎平台,新近以21,500元租出,呎租為86元,為屋苑入伙以來呎租高位。據悉,於去年以580萬元買入,現可享租金回報4.4厘。
另一方面,元朗區本月暫錄約110宗租貸,而區內近期添另類「新力軍」租客,受惠古洞工程,續見「工程客」承租,以門檻平的單位為租務對象。其中,市場剛促成的PARK YOHO 27A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251平方呎,開放式,原叫租11,000元,議價後以10,500元租出,呎租42元。
租客為古洞發展區地盤技術員,見屋苑方便往返工作地點,單位設備齊全,加上租金門檻低,睇樓後即決定承租上址。
2025.07.18 經濟
私樓首5月1,014伙動工 15年新低
發展商減慢發展步伐,5月份屋宇署僅錄得3伙動工,按月急跌98%,創今年新低,而首5個月合計亦只有1,014伙私樓動工,按年急跌77%,創15年同期新低。
以屋宇署接獲上蓋建築工程動工通知為準,5月份全港只有3個私人住宅項目動工,包括資本策略 (00497) 渣甸山軒德蓀道6號等,由於全屬於獨立屋項目,所以合計亦只有3伙,較4月份的193伙急降98%,屬於今年以來新低水平,亦是去年12月錄得「零動工」後新低。
至於今年首5個月私宅動工量累計1,014伙,較去年同期減少77%,創2010年後、近15年同期新低,今年首5個月動工的項目之中,規模比較大包括宏安 (01243) 旗下黃大仙飛鳳街項目、太古地產 (01972) 旗下灣仔皇后大道東269號(涉162伙)等。
5月330伙落成 按月減近8成
至於在落成量方面,以屋宇署發出俗稱入伙紙的佔用許可證計算,5月份全港共有4個項目,合共330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按月減少近80%,創近12個月最少;今年首5個月累計共7,427伙私宅落成,較去年同期的5,681伙增加31%。
根據資料顯示,5月份本港共有4個私宅項目正式落成,當中規模較大的是恒地 (00012) 大埔迎林(涉122伙);其次中信泰富旗下渣甸山峻譽‧渣甸山(涉114伙)。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首5個月私宅落成量達差估署預測全年20,862伙的36%,預料年內有不少大型項目將陸續取得入伙紙,估計今年落成量約2萬至2.1萬伙水平,接近差估署預測數字。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即使今年落成量一如預期達標,但比起去年24,261個落成單位仍將下跌約14%。
2025.07.18 經濟
淘多多逆市擴充 13萬租西環舖
平價家品店受捧 日資3COINS登陸希慎
民生用品近年搶佔零售商機,平價雜貨店淘多多連月來逆市擴充,最新以13萬元月租,租用前中銀西環自用舖,作港島區第2分店。
市場消息指,西環德輔道西382至388號錦華大廈地下3至4號舖,面積約3,500平方呎,最新以每月13萬元租出。新租客為平價雜貨店淘多多,而該新店已於本月16日起試業,試業當日吸引不少街訪到場「淘寶」。
翻查資料,上述舖位原為中銀香港 (02388) 的自用舖,過往屬其港島西區分行之一,惟該分行於2024年8月30日營業時間結束後暫停服務,有關業務隨之遷往石塘咀分行。
1年設3分店 將擴展至17間
港人近年消費模式轉變,除網購成為常態外,以售賣平價家品及家電的淘多多,成功搶佔零售商機,年內連開3分店。灣仔莊士敦道141號至147號地下至3樓,合共4層面積約1.4萬平方呎,今年4月獲淘多多以近30萬元承租,並首次引入售賣傢俬,迎合港人近年熱衷於網購或北上訂購平價傢俬的熱潮。另於3月,以月租約20萬元,租用面積約5,995平方呎的荃灣沙咀道周氏商業中心地庫。
其創辦人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新一間分店將選址西九龍區,目標是在數月內將業務極速擴展至17間店,相信品牌開業潮陸續有來。
另外,同樣主打平價生活雜貨的日本過江龍3COINS,其位於銅鑼灣希慎廣場的香港首間旗艦店,將於今日(18日)正式開業,除搜羅超過2,500款日系生活雜貨,每月更會推出約800款新商品,而綫上商店預計於8月中正式啟用。
是次引入3COINS的YAICHI集團表示,香港旗艦店秉承「與日同價」的理念,透過優化物流效率及降低營運成本,推出「搶買價」,致力以日圓兌港幣的滙率釐定產品價格。
2025.07.18 經濟
啟德車站商業地 雙信封制招標
位於啟德車站廣場中心位置的啟德第1F3商業地,擬透過為期7年的短期租約形式招標,將作為零售、餐飲及娛樂等用途,准建兩層建築,樓面約2.6萬平方呎,採用雙信封制招標,預計今年第四季正式招標。
該幅用地佔地約5.2萬平方呎,長遠規劃作商業用途,屬於車站廣場範圍最後一幅未發展用地,現時則作短期租約招標,地積比率最多0.5倍,准建不超過兩層建築,營運者須自資負責平整用地、設計及興建、負責場地營運開支。
用地計劃以雙信封制推出,其中租金建議佔3成,其餘技術建議,包括需要每年舉行不少於指定數量的免費公眾活動、合理時段內開放用地作行人通道予市民、遊客使用。
2025.07.18 星島
華潤隆地傳48億連沽山頂2豪宅項目
近年積極購入商場的華潤隆地,旗下放售中的兩項貴重豪宅,位處山頂白加道及山頂道洋房項目,市場盛傳各以28億及20億易手,合共涉額48億。市場消息指出,新買家為內地豪客。
內地豪客承接
山頂白加道2號摘星閣,坐擁11個洋房,早前於市場放售,面積由2993方呎至3223方呎,發展商意向價逾30億。市場消息盛傳,項目以28億易手,每幢洋房約2.5億至2.9億,平均呎價約9萬。
白加道傳涉28億
市場人士指,該項目位置極具優勢,不過,由於項目早於1992年落成,設施並不現代化,目前連約易手,平均呎租約70元,預期新買家有機會將物業重建,重建後呎租逾100元。
物業具重建價值
另外,華潤隆地旗下的山頂道40號的5幢洋房早前亦放售,每幢實用面積介乎3781至4123方呎,意向呎價逾10萬元,每幢涉資4億至4.5億。
市場消息昨日盛傳,該批洋房亦剛告易手,造價貼近業主意向價20億。該每幢洋房均擁有前後花園及私人天台,配備2個獨立車位,是區內難得一見的放盤。
項目佔地約38780方呎,按重建地積比0.5倍計算,最高可建總樓面約19390方呎。
知情人士指出,華潤隆地顧及民生,鍾情經營商場項目,另一邊廂大手沽豪宅,近期豪宅市場氣氛不俗,華潤看準時機沽貨。
山頂道傳作價20億
市場消息指出,買家為內地豪客,因為白加道料重建,至於山頂道40號5幢洋房則於2004年重建完成,相對較新,其中兩幢實用面積達4123方呎洋房,2023年分別以每月約30萬租出及41萬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