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90 全球物件

_
_

搜尋

_
_

搜尋

新聞中心

資訊週報: 2025/08/27
  回列表
  好友分享
  訂閱周報
 
2025.08.27 經濟日報
愛山林合建案 有斬獲
愛山林合建案,可望再添新篇章。愛山林(2540)昨(26)日公告,董事會通過土地合建開發案,惟因尚未與地主完成簽約,暫時無法透露,後續將再另行公告。

愛山林近年積極參與合建開發案,今年以來就簽下新北市土城柑林段合建案、新竹縣新豐鄉土地合建案等,另,亦持續布局基隆、雙北等地的合建案。

愛山林手握土地豐富,目前在手自建案總銷金額達2,631.6億元,愛山林表示,今年交屋金額約43億元,2026年預計完工量達251億元,2027年完工量247億元,2028年約211億元,2029年約205億元,2030年後完工量更達2,123億元以上。
 
2025.08.27 經濟日報
老宅買氣熱占全國交易總筆數達31.1%交易比重創高
中信房屋彙整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首季屋齡40年以上中古住宅的交易筆數達7,201筆,占全國交易總筆數達31.1%,老宅交易比重再創新高,幾乎每三筆交易就有一筆是屋齡40年以上的老屋,顯見房價攀升讓老屋交易愈加熱絡。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老屋交易愈來愈熱絡,推估有三大原因,首先就是價格問題,與預售屋、新成屋相比,老屋房價普遍較低,更容易入手,且新建案因建商有成本考量,讓價空間較有限,相對之下,老屋屋主在議價上通常更具彈性,對買方更有吸引力。

其次,地段價值是老屋的一大亮點。大多數都會區的老宅都位在市中心,具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優勢;反觀近年新推案多位於蛋白區、甚至蛋殼區,這些區域仍處於發展階段,需周邊交通、生活機能配套,對自住型買方而言,精華區的老屋更能滿足實際生活需求。

最後,莊思敏表示,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少老舊建物經重建後身價翻漲,吸引許多投資型買方進場,進而帶動老屋交易升溫。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1季,全國住宅平均買賣屋齡高達30.89年,創歷史新高。

相關資料顯示,屋齡逾四十年以上的住宅交易筆數高達7,201筆,占全國住宅買賣總筆數23,164筆中的31.1%,老宅交易比重再度寫下新猷,進一步顯示房價持續不斷攀升,加上都更緩慢,持續墊高住宅屋齡和老屋交易占比提升。

進一步觀察六都屋齡40年以上中古屋的交易占比,以台北市最多、高達55.7%;其次為新北市30.8%、台南市30.3%、台中市28.6%、高雄市23.2%以及桃園市19.8%。

莊思敏分析,台北市土地開發趨於飽和,區內可供大面積開發的素地有限,區域住宅供給以中古屋為主,加上新建案每坪開價動輒破百萬元,而中古屋每坪成交價普遍在7、8字頭左右,在比價效應下,購買中古屋民眾更多。
 
2025.08.27 經濟日報
紓解房貸荒 壽險業卡位
信義房屋彙整聯徵中心資料發現,今年3月保險公司新增房貸量是打炒房、新青安上路前的五倍,雖然單月承作數量僅657件、不是特別多,但卻可看出保險公司在這波銀行房貸荒的情況下,已成為民眾多元房貸管道的方案之一。

信義(9940)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保險公司過去礙於通路、成本與產品競爭力等情形下,幾乎退出房貸市場,多以客戶服務為主;不過在銀行端不動產放款資金緊縮後,加上房貸利率逐漸調高,壽險業也開始願意爭取一些房貸業務。

曾敬德指出,現在銀行端房貸放款吃緊,對有購屋需求的民眾來說,除了保險公司外,也會同步轉往農漁會、網銀等多元房貸管道,看看有沒有申辦的機會。

數據顯示,2023年1月保險公司新增房貸數量最低出現67件,但自2024年第3季起,銀行陸續出現房貸業務緊縮情形,加上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保險公司每月新承作量開始逐漸增加,去年第4季與今年第1季平均每個月新增承作房貸數量都接近600件。
 
2025.08.27 經濟日報
中和、土城再添千戶社宅!內政部拍板兩大基地變更案
2025/08/26 16:30:39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26日通過新北市中和盛昌段、土城板院段兩處用地的都市計畫變更案,未來將規劃為停車場與社會福利設施,並興建社會住宅。國土署表示,這兩個案子預計可為新北市增加約一千戶社宅,同時結合公共托育中心、日照中心等福利設施,提供更多元的居住選擇與服務。

國土署指出,中和與土城兩處基地目前分別作為停車場及逾期車輛放置場使用,透過都市計畫檢討與變更方式,市府得以取得社宅興建用地,未來除可增加住宅供給外,還能串聯大眾運輸,提供便利交通與公共設施,並規劃公有停車位,讓在地居民享有更完善的生活環境。

內政部強調,中央樂見地方政府配合政策,積極投入社會住宅與公益設施的佈建。這次審議也要求市府在後續推動時,必須完整評估周邊交通規劃,並妥善處理公保地等問題,確保居民生活品質。

國土署指出,此次通過的都市計畫變更案展現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成果,不僅能活化有限的國有土地資源,也能兼顧都市規劃公益性與居住需求,回應市民對優質生活環境的期待。
 
2025.08.27 經濟日報
六都預售買氣低 新案靠「耐震」撐人氣
2025/08/26 14:49:15

房市買氣低迷,預售市場慘兮兮。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六都預售屋合計交易1.82萬戶,不僅較去年下半年減少52%,更比去年同期大減72%,買氣直落谷底。

以六都來看,除台北市年減41%、新北市年減59%外,其餘四都交易量年減量均高達7~8成,買氣最為悽慘,其中又以高雄市年減81%最高,從去年上半的10,637件,到今年上半年只剩下2,024件,買氣急凍。

專家指出,雖然預售市場買氣低迷,但卻有案子可以吸引購屋者目光,從根據建案活躍度與用戶瀏覽量統計而出的「591新建案活躍榜」最新資料顯示,六都以「耐震、制震」作為建案特色的新案,成為目前市場少數能吸睛的主流,約有3~4成的耐震新案在目前逆境下,還都能擁有較高人氣而進入各地區「活躍榜」,成為當前新案市場最有機會突圍而出的產品。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銀行限貸、央行信用管制與川普關稅沖擊未定,是今年房市買氣大減的主因,而預售屋因為價格普遍高於成屋,受到的沖擊更是大,特別是雙北以外的主要都會區,包含: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市,近五年房價狂飆4~6成,目前這些地區民眾追價買房意願大減,因此造成預售屋交易量更是明顯萎縮。

而目前在川普關稅沖擊未定的氛圍下,短線估計預售新案買氣要提振並不容易,因此,建商若有推案,如何確切打中購屋者需求,將是案子能否吸引購屋者青睞,進而賣到好價格與順利去化的重要關鍵。

以目前市場還有人氣的「耐震宅」來說,就是受惠近年台灣大地震發生頻率變高,民眾關注建物耐震性能所造成的結果。目前北市線上新案強調「耐震性能」的比率約有2成,比率除為全國各縣市最高外,耐震宅更是頻頻進入到各行政區的「活躍榜」,顯見購屋者確實對耐震宅有著高需求度;另外,這幾年因地震災損嚴重的台南、高雄等地,今年民眾對於耐震宅的關注度更是明顯拉升,估計也是目前這兩地約4成的耐震新案,在目前市況低迷下,還相對擁有高人氣的主因。

劉永昌指出,房市買氣差,建商常見的傳統思維,一定先從精簡成本開始,包含人事費用、用料、買地進度等,但這樣的結果,對於幫助建案去化成效相當有限,最終甚至只會演變成「殺價競爭」才能去化庫存的結果。因此,如何幫助建案增加賣點、符合市場需求,才是建商能否突圍而出的關鍵,畢竟能賣掉,才能有現金流,才可度過難關。

至於目前市場需求度高的耐震宅,很多建商認為將增加興建成本,如果投入,能否有回報還不確定,因此而猶豫不決。

但從如今「耐震宅」明顯受到購屋者青睞而排名靠前下,顯見興建耐震宅確實有一定「保價、順銷」效果。因此,建商在推案時,不妨可進一步精算,多評估利弊。

劉永昌指出,而且其實蓋耐震宅並不需高成本,想用有限成本,達到高耐震性能,並非不可能。目前在日本普及度高,已有超過1.3萬個案例且已引進台灣的「半剛接」耐震技術產品(如:RBone),每坪成本只要增加0.5萬~2萬,就可以達到耐0.41G強震而大樓不倒,媲美核電廠耐震等級的效果,相對目前市場常見的制震、隔震想達到同等效果,每坪成本需增加2~10萬,甚至更高,用半剛接產品蓋耐震宅cp值更高,建商有意推耐震宅時,可多了解比較。
 
2025.08.27 工商時報
公股銀:不動產凍到年底
廠辦及房市需求均下滑,且房市供給量持續放大,恐導致建商面臨庫存調整壓力

國內房市去年交易過熱,甚至出現炒作風再起,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不動產總量管控與《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銀行房貸資金逐步緊縮。公股銀行指出,今年來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受抑制,隨政策限制持續,加上川普2.0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增添經濟不確定性,無論企業或消費者,對廠辦及房市需求均下滑,不利於後續房市銷售表現,且房市供給量持續放大,恐導致建商面臨庫存調整壓力,不動產市場續凍到年底。

公股銀指出,政府去年下半年開始信用管制及房貸緊縮,導致不動產市場資金供給下滑,抑制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量能。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一連串關稅政策,全球面臨經貿環境風險變大,亦間接造成不動產市場買氣停滯。

今年以來建物買賣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上半年房市買氣已有大幅衰退的趨勢。若從整體建築物使用執照核發件數及總樓地板面積統計來看,均較去年同期減少,反觀住宅類使照核發件數仍成長,推估前幾年因房市熱絡促使建商積極推住宅案,並在今年湧現交屋潮,將使得今年房市供給呈增加態勢;房地產新案待售存量也逐步上揚,顯示國內預售屋、新成屋需求不振,近期使照增加預計將促使房屋供給量持續放大。

商用不動產市場方面,受惠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下修,加上AI熱潮帶動科技業廠房、廠辦及辦公大樓等大型交易活絡,挹注第一季商用不動產產業成長動能。不過,在美國後續宣布關稅政策後,衝擊我國部份產業經濟景氣,恐削減未來商用不動產銷量走勢。此外,目前住宅市場買氣持續萎縮,建商推案與購地意願亦將更為謹慎,國內土地交易前景不容樂觀。

公股銀認為,未來不動產業有五大觀察重點,包括政府相關房地產信用管制政策及限貸令是否持續、美國關稅貿易戰及地緣政治所造成的經貿環境變動將影響房市走勢、少子化、都更危老推動進度及利率水準等。
 
2025.08.27 工商時報
賣壓重劃區 新北桃園占大宗
包括淡海、客運園區、林口、青埔、二重疏洪道、草漯、A7等合計1.4萬戶待售

房市銀彈問題未解,建商推案保守、買方謹慎觀望,不少地區都呈現「沒推案、沒買方、沒成交」的空轉狀態,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主要重劃區銷況,全台前十大重劃區合計就有1.8萬戶待售,占這些區域在線總戶數的36.6%,約每3戶就有1戶滯銷,新北、桃園二市就有淡海、客運園區、林口、青埔、二重疏洪道、草漯、A7等七個重劃區合計1.4萬戶待售。

591新建案調查顯示,除了新北、桃園二市七個重劃區外,包括高雄市高雄大學特區、台中市台中港特區、捷運機廠重劃區也都分別有千餘戶待售。

591新建案指出,銀彈問題一天未解,房市恐怕寸步難行,尤其當前土建融及房貸緊縮,除了建商資金鏈受阻,消費者申貸更得經過層層關卡,且最終利率和成數還未必符合預期,額外自備款、交屋等待時間,甚至裝潢費用等相關成本明顯增加,整體負擔愈來愈重,市場M型化更加極端,長期下來對業者和購屋族都是警訊。

而重劃區推案集中且量體大,易受市場波動影響,是觀察市場買氣冷熱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業者心態更是悲觀,一路看壞市場到明年,營運上也只能採取多案共用銷售中心、人員彈性工時等方式降低管銷成本,並為長期抗戰做準備。

全台未售量體最大的為淡海新市鎮待售3,621戶,規模直逼部分縣市整體在線銷售戶數,淡海雖有捷運輕軌、淡江大橋等建設加持,但因為通勤及氣候等因素影響,加上當地多為量體龐大的造鎮案,待售壓力長期居高不下。

居次的桃園客運園區,近年受周邊青埔特區房價高漲,親民3字頭房價及建商力捧,成推案熱區,不過生活機能尚未成形,又遭逢市況變天、買方決策期拉長,即便已有個案願意讓利,短期內仍難以見效,超過2,000戶未售,賣壓同步上揚。
 
2025.08.27 工商時報
鑫龍騰 全年營收戰新高
鑫龍騰(3188)受整體房市欠佳影響,加上只有「鑫天地二期」成屋銷售,上半年營收僅3.07億元、EPS為0.35元,但因建案「鑫悅」7月起大量交屋入帳,樂觀將帶動全年營收挑戰2023年創下的20.47億元最高紀錄。

鑫龍騰發言人陳宗燦26日表示,總銷約32億元大樓建案「巨蛋二期」,可望在明年初完工交屋,由於該案預售時已售出近90%,將成明年營收主力。市場看好鑫龍騰有望連續二年營收寫新高。
 
2025.08.27 工商時報
南港大案「國泰悠陽」入帳 國建上半年賺贏去年全年
2025.08.26 23:02

儘管房市景氣歹歹,但建築業老大哥國建(2501)還是火力旺,上半年在台北市南港大案、總銷35億元的「國泰悠陽」完工交屋挹注下,已賺贏去年全年!也改寫史上同期獲利第三高紀錄;下半年交屋潮將來臨,業績看升,預計北中南將有4筆新案陸續交屋挹注,營收和獲利可望衝衝衝。

房市陰霾籠罩,但國建仍持續業績攀升,購地和推案腳步也未受影響。最近南港大案「國泰悠陽」自6月開始交屋入帳,一舉衝高國建上半年營收113.73億元,為歷年次高紀錄,稅後純益16.03億元,為歷年第三高、也賺贏去年全年獲利的15.8億元,EPS為1.38元、超越去年全年的1.36元。

國建累計前7月營收,達125.03億元,已刷新史上同期新高紀錄,比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17%。

國建資深副總經理林清樑表示,2025年國建預計會完工交屋的新案,將有五筆,包括有台北市南港「國泰悠陽」、「國泰悠境」、台中「國泰The Park」和「國泰美禾」、台南「UNi PARK」等,總銷約187億元,其中國建分回約159億元,目前都已經完銷;其中「國泰悠揚」在6月入帳,上半年其他新案陸續交屋。

國建表示,儘管市場疲弱,但自住或換屋的剛需仍在,國建今年計畫推出6筆新案,總銷約260億元,包括台北文山、新北市新莊、桃園中路,及台中、台南、高雄各一案。上半年已經推出桃園、文山二筆新案,六月會進場新莊、台中案,下半年則準備再推出二案,因此全年推案目標並未調整。

國建指出,過去歷年來遇到景氣低迷時,國建曾經採取減量經營來因應、避險,但今年儘管成交量縮、但成交價並沒有下跌的空間,因此國建並不致於要減量經營或減少買地,購地、推案腳步,仍依照既定步調向前推進。

國建表示,在經濟動能持續,加上政府政策仍持續鼓勵首購族進場,預期房市將呈現多空交戰的「價穩量縮」格局。在央行信用管制政策下,國建將視景氣狀況調整推案節奏,持續以多元開發方式增加土地儲備,穩健朝綜合開發商前進。
 
2025.08.27 工商時報
綠金當道!企業搶租綠建築 「皇翔台北廣場」、「冠德民權」成焦點
2025.08.26 23:00

ESG趨勢下,綠金躍居為王道!台北市大同區租金最高辦公大樓「皇翔台北廣場」,榮獲LEED黃金級、WELL銀級以及EEWH黃金級三認證,搶攻國際ESG商辦市場;接下來,冠德建設可望搶到建築業頭香,「冠德民權」總部大樓將躍居大黑馬!第四季將挑戰取得LEED綠建築及WELL健康建築「雙白金」國際雙認證,突破頂級辦公大樓天花板,成為最綠頂級辦公大樓。

SSDC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指出,隨著全球品牌供應鏈對ESG及淨零碳排的需求增加,國際企業選擇辦公空間時,特別注重其節能、減碳、健康、永續的長期效益,對具有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之新型態辦公室需求逐漸增加,持續帶動市場成長。

SSDC綠建築指出,位在台北車站商圈的「皇翔台北廣場」,於2024年完工,興建為地上23樓、地下5層商辦大樓,鎖定國際級客戶,取得LEED黃金級、WELL銀級及EEWH黃金級三認證,節能減碳效益加,大大強化其競爭力,能為租戶提供長遠效益,也是皇翔建設第一棟獲得LEED認證的實績。

商仲專家指出,全球綠建築頂級辦公大樓溢價效應相當強勁,租金水準大約比一般產品高於10~15%。

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顯示,「皇翔台北廣場」辦公租金也高人一等,總共已揭露9筆租金成交實價資訊,其中最新揭露的成交資訊,已有3筆每坪月租實價都同步站上4,000元大關,最高位於頂樓23樓,3月間以每月租金115.8萬元成交,交易坪數為271.68坪,每坪租金達4,262元,再度改寫台北市西區商辦最高單價紀錄。

SSDC綠建築設計顧問表示,因全球供應鏈的要求,初期申請LEED認證的業主以友達、台積電、聯電、高通等高科技產業為主, 近年來,商辦大樓、住宅類的比例逐漸上升,因應政策要求以及容積獎勵政策,多認證如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建築節能評估標示BERS等的需求,與之俱增。

仲量聯行副總經理游淑芬表示,迎接全球ESG趨勢,國內頂級辦公標準配備,也全面拉高,目前全台只有「台北101」等辦公大樓同時擁有難度最高、成本最貴的LEED、WELL「雙白金」認證;緊接著,冠德建設位於民權東路、今年最新完工進駐的「冠德民權」大樓,也準備在第四季力拼取得LEED白金級、及WELL白金級的「雙白金」國際認證。

屆時「冠德民權」大樓可望拚出國內建築業界第一棟同時擁有LEED及WELL「雙白金」認證的頂級辦公大樓。

游淑芬指出,現階段每坪月租有機會突破3,700~3,800元,待出租率衝高後,可望挑戰站上4,000元大關。

展望未來三、四年,游淑芬指出,位於台北車站國門、興建中的「台北雙星」、「海悅國際大樓」兩大地標建築,也都朝向同時取得LEED及WELL「雙白金」國際認證邁進,估計可能會有3棟加入「雙白金」行列,西區租金可望再探高。
 
2025.08.27 中證網
中國金茂:上半年實現簽約銷售金額534億元,同比增長20%
8月26日,中國金茂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簽約銷售金額5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銷售排名首次躋身行業前十;實現營業收入251.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毛利40.59億元,毛利率16%;歸母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8%,盈利能力持續向好。

中國金茂表示,公司堅持核心城市佈局,上半年新獲取的16個優質專案全部位於一二線核心城市,為未來的持續增長提供支撐。
 
2025.08.27 中國證券報
越秀地產: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3.7億元 合同銷售額同比增11%
8月26日,越秀地產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越秀地產實現營業收入475.7億元,同比增長34.6%;核心淨利潤15.2億元、歸母淨利潤13.7億元;合同銷售額615億元,同比增長11%,在克而瑞行業排名穩居第8位。

公告顯示,越秀地產上半年新增土儲面積約148萬平方米,全部位於一二線核心城市,其中68%位於一線城市;總土地儲備達2043萬平方米,一二線核心城市占比達94%,其中一半左右位於一線城市。

越秀地產在核心一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同樣表現突出:上半年一線核心城市的銷售額為495億元,占總銷售額80.5%。其中,越秀地產在北京上半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97.2億元,同比增長255.1%。大本營廣州仍然是越秀地產的主力糧倉,實現157.56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二;在上海也實現了144.92億元銷售額,位居第六。越秀地產積極把握新週期市場結構變化趨勢,提升產品力,佈局核心城市中高端改善產品。年初,越秀髮布“4×4好產品理念”,多個高品質專案銷售表現突出。

財務方面,越秀地產在2025年繼續穩居“三道紅線”綠檔陣營。截至6月30日,越秀地產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64.6%;淨借貸比率53.2%;在手現金446.4億元,覆蓋短期債務的1.7倍。越秀地產經營性現金流保持淨流入狀態,上半年實現經營性現金淨流入41億元。

同時,越秀地產的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息負債規模控制在1038.6億元,其中一年內短債占比僅24%,債務期限結構健康合理;且公司加權平均借貸成本降至3.16%,同比下降41個基點,期末利率更是首次降至3%以下。

8月2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宣佈授予越秀地產投資級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這是繼6月惠譽上調其評級展望後,越秀地產再度獲得國際評級機構的認可,也成為行業內當前唯一躋身標普投資級評級的地方性國企。

標普在報告中表示,越秀地產的評級優勢源於多個核心因素:國企背景、優質且高度集中于高能級城市的土地儲備,以及多元順暢的融資管道。公司長期深耕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憑藉良好的市場口碑和經濟韌性較強的區域佈局,為其銷售去化和業績穩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好房子”建設加速落地的關鍵之年。公司將圍繞“穩業績、謀突破、精管理、提能力”的工作主題,聚焦深耕核心城市,深化精益管理,力爭全力達成年度各項經營目標,在市場新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模式下,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2025.08.27 經濟通
茂業國際附屬茂業商業中期盈利跌77%
茂業國際(00848)公布,附屬公司茂業商業(滬:600828)截至6月30日止中期盈利3459萬元(人民幣.下同),跌77%,每股盈利2分,不派中期股息。

該集團指,茂業商業收入12.6億元,跌19.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純利3869元,跌70.5%,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0.48%,跌1.67個百分點。

*有關業績的詳情,請參閱該公司之正式通告
 
2025.08.27 中國證券報
上海樓市新政落地首日:有剛需購房者連夜簽單,外環外兩新盤開盤日光
“政策週一中午剛出,我們第一時間同步給客戶,當晚就約到兩組之前猶豫的剛需客戶簽約,一直忙到淩晨1點半。”

8月25日,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涵蓋住房限購、公積金、住房信貸、住房稅收等6項調整的樓市新政剛發佈,滬上房產經紀人便迎來了“深夜成交”。

剛需買家不再猶豫,深夜簽單

作為上海今年以來首次出臺的樓市新政,此次政策以“組合拳”方式精准發力:符合條件的家庭,外環外購房不限套數、成年單身按照居民家庭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提高綠色建築公積金貸款額度、公積金落實“又提又貸”政策;房貸利率層面則不再區分首套和二套房;個人住房房產稅徵收層面也迎來微調。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政回應市場期待,採用“組合拳”方式支援樓市向好發展。政策發佈後僅一天,上海樓市已展現出明顯的積極變化。

上海太平洋房屋春申板塊總監李雲直言,“政策出來後,客戶回饋是正向的,都覺得是非常積極且利多的一個政策。像我們(閔行區)春申、莘莊這些外環外板塊都在新政落地第一天簽了單,政策對市場重拾信心是非常給力的。”

據太平洋房屋數據,8月25日、8月26日(週一、週二)其二手房成交環比上周增長約14.8%,新增客環比增長約40.1%。

據其介紹,前述深夜簽約的兩組客戶,均選擇400萬元-500萬元的剛需房源,核心看中“學區屬性”與“地鐵屬性”。“一般週末簽單會比較多,現在週一晚上就簽了兩單。像今天週二原本都休息,之前不太會過來加班,現在五點多了門店還有五六組客戶在帶看。所以政策出來之後,市場的回饋是積極的,對我們銷售來說也更有信心了。”

其他機構資料同樣印證新政效果。上海鏈家監測顯示,新政落地首日(8月25日)其二手房客戶諮詢量較前一日上漲約14.5%;安居客平臺資料顯示,新政發佈當日看房用戶諮詢量增長20%,且近一個月新房找房占比前10的板塊中,顓橋、嘉定新城、康橋、上大、臨港新城等外環外板塊均上榜。

外環外兩新盤開盤日光

外環外的新房市場也迎來亮眼表現。8月26日,位於閔行梅隴的保利•海上印三批次開盤,入市均價約為8.18萬元/平方米,168套房源實現當日售罄;位於寶山楊行的金茂棠前160套房源也在當日實現日光,均價約5.39萬元/平方米。兩個項目首開至今,均實現“三開三罄”。

外環外本是上海樓市的“成交主力”。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3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2.97萬套,其中外環外成交超1.8萬套,占比超60%。二手房方面,1-7月成交約12.7萬套,其中外環外成交約6.5萬套,占比約51%,新房、二手房外環外均為成交主力。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對外環外區域放開購房額度後,可發揮市場聯動作用,對全市區域以及不同物業的房地產市場都有積極作用。

政策還直接降低了購房成本。滬上房產經紀人潘雪蓮介紹,“昨天新政出來諮詢量確實多了,有七八個客戶來諮詢政策。今天(8月26日)我代理的尚東鼎聯排別墅也有帶看。特別是新政前一天我成交的一個客戶,本來要按二套貸款利率算,政策落地剛好可以按首套利率執行,可以實實在在享受政策紅利。”

也有經紀人補充道,“當下市場客戶基本都還蠻冷靜的,政策剛落地,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消化時間,相信隨著客戶對購房政策的逐步瞭解,後續會有更多剛需、改善客群主動入場。”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次上海樓市新政的出臺,是對市場訴求的積極回應。去年全國“930”新政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總體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發展,今年二季度開始各地回饋樓市出現新情況,亦需要政策做進一步加碼。

結合上海出臺新政的節奏來看,上海分別於去年5月和9月出臺房地產“滬九條”“滬七條”。從當前市場情況看,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新房市場呈現量穩價升的走勢,但是近期二手住宅市場價格表現相對弱一些,6月的國常會提到“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8月中旬國務院再次表態採取有力措施鞏固房地產止跌回穩,上海政策及時落地貫徹落實相關精神。

業內預測,政策落地後,釋放一波購買力的同時可以轉變觀望的態度,政策的時間節點也非常討巧,馬上就是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季,有了政策的加持,成色會有保障。
 
2025.08.27 澎湃
濱江集團:上半年淨利潤增加58%至約18.5億元,平均融資成本3.1%
8月26日,濱江集團(002244.SZ)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

財報顯示,上半年濱江集團營業收入約454.48億元,同比增加8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8.52億元,同比增加58.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18.35億元,同比增加62.35%;毛利率12.24%,同比上升2.67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89.64億元,同比下降95.52%;公司總資產約2406億元,同比下降7.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約294.25億元,同比增加6.9%。

上半年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額約527.5億元,位列民營房企第一位。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57.8%,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6月30日,公司尚未結算的預收房款為1013.4億元,可結算資源充裕。

上半年,濱江集團新增土地儲備專案16個,其中金華2個,杭州14個。新增專案計容建築面積合計100.67萬平方米,總土地款332.72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土地儲備中杭州占73%,浙江省內非杭州的城市包括金華、湖州、寧波等經濟基礎扎實的二三線城市占比17%,浙江省外占比10%。

債務方面,截至6月30日,濱江集團的權益有息負債265.06億元,較年初下降近40億元,公司並表有息負債規模333.52億元,較2024年末下降40.83億元,其中銀行貸款占比83.9%,直接融資占比16.1%,債務結構清晰。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57.8%,淨負債率為7.03%。債務期限構成上,短期債務為94.08億元,占比僅為28%,低於期末貨幣資金(295億元),現金短債比為3.14倍,可有效覆蓋短期債務。

公司近年來綜合融資成本不斷下降,2020年5.2%,2021年4.9%,2022年4.6%,2023年4.2%,2024年3.4%,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平均融資成本為3.1%,較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

公司授信儲備充裕,流動性良好,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共獲銀行授信總額度1290.2億元,較2024年末增加6.14%,授信額度已使用311.2億元,剩餘可用979億元,占總額度的76%。直接融資可用額度上,截至報告期末,已註冊完成尚未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額度33億元,可根據資金需求和市場情況擇機發行。

其他業務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持有可用於出租的寫字樓、商業裙房、社區底商及公寓面積約49.05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租金收入2億元。

濱江集團表示,2025年將繼續推進實施“1+5”的發展戰略,“1”指房地產主業,堅持把房地產主業做精、做優、做強,在保證安全運營和品質的前提下,與頭部企業保持適度的規模比例;“5”指的是同時有序推進服務、租賃、酒店、養老和產業投資五大業務板塊。

濱江集團在財報中表示, 2025年的銷售目標約1000億元,全國份額1%以上。土地儲備方面,遵循優質原則,即優質城市、優質地段、優質專案、優質產品、選擇優質的合作夥伴,確保投資專案實現高品質與高回報。投資金額控制在權益銷售回款50%左右。

區域佈局上,杭州繼續保持且增加,省內適度減少,省外關注上海和江蘇。融資方面,繼續降低有息負債水準,目標300億元以內;繼續降低融資成本,截至報告期末,平均融資成本已降至3.1%;繼續把直接融資比例控制在20%以內。
 
2025.08.27 澎湃
中海物業:上半年新增管理面積3,180萬平方米,退盤2,680萬平方米
8月25日,中海物業(02669.HK)召開中期業績溝通會,董事會主席張貴清、行政總裁肖俊強、副總裁龐金營、財務總監甘沃輝出席會議。

期內,公司實現收入70.89億元,同比增加3.67%。利潤方面,中海物業實現毛利12.02億元,同比增加4.71%;毛利率16.96%,上年同期為16.79%;本公司普通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為7.69億元,同比增加4.28%。

上半年,中海物業新增管理建築面積3180萬平方米,其中,84.0%來自獨立協力廠商,新簽合約總額約22.58億元;住宅項目及非住宅項目分別占新增在管面積的41.0%和59.0%,合約額分別為12.5億元和10.08億元。

期內,中海物業退盤2680萬平方米。截至今年6月底,中海物業在管面積為4.36億平方米,較去年年底增加500萬平方米。

張貴清介紹,上半年公司延續去年的關於教育等業務的調整策略,並重點推進市拓聚焦、虧損治理、收繳清欠等工作。

張貴清表示,房地產行業的壓力傳導到物業領域有滯後性,但現在還是比較明顯的;物業管理行業的調整還在繼續,企業的發展出現分化,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肖俊強表示,上半年整個物管行業的增速都在放緩,市場拓展競爭非常激烈,住宅業態中存量優質專案越來越少,傳統的住宅物管企業也紛紛進入非住宅領域,各家企業都在不斷調整外拓策略。

肖俊強表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海物業主要發力非住業態和城市運營服務;同時,聚焦賽道核心的城市。
 
2025.08.27 澎湃
首開股份:上半年淨虧損18.38億元,將積極參與土地競拍
力爭獲取一定規模新增土地儲備

8月25日,首開股份(600376.SH)披露2025年半年報。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首開股份營業收入約180.39億元,同比增加105.19%;利潤總額約-10.43億元,歸母淨利潤約-18.3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8.7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70.8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約116.23億元,公司總資產約2088.87億元。

公司貨幣資金約154.17億元,較2024年末減少18.15%;存貨約969.37億元,較2024年末減少11.29%。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擬售、在售主要項目(含自持)148個,總建築面積近4300萬平方米,其中當期在建面積約680萬平方米。目前,公司京內主要項目69 個,總規模約1560萬平方米;京外片區已初步形成以主要城市為重心,深耕結合周邊擴展的區域佈局,主要專案79個,總建築面積約2740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公司房產銷售結算收入175.78億元、結算成本154.13億元。

物業經營方面,公司實現物業租賃面積173萬平方米,物業經營管理收入11.7億元,酒店客房銷售數量15.7萬間•天。報告期內,公司酒店物業經營等結算收入3.96億元、結算成本3.65億元。

在房地產銷售方面,上半年首開股份實現簽約面積72萬平方米,簽約金額114億元,銷售回款達155億元。融資端方面,公司完成本期全部債務行權及到期償付,上半年償還銀行貸款66.2億元,完成債券融資接續150.5億元,並獲首開集團15億元新增流動性支持。

首開股份在財報中提及,公司面臨著銷售規模有待回升、開復工面積逐年下降、創新轉型成效有待顯現,以及持有型物業的盈利能力仍需提升等現實挑戰。

面對挑戰,公司積極部署:一方面,創新優化專案行銷策略,全力推動銷售去化;另一方面,密切跟蹤並積極研判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機遇,戰略佈局,在保障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土地競拍,力爭獲取一定規模的新增土地儲備。

另外,公司負債率較高,債務結構仍需優化。公司將統籌提升資產周轉與效益,積極創新融資工具與模式、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強化全員資金成本意識,在穩固與授信銀行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與各類投資機構的戰略合作,確保公司現金流的持續穩健與安全。
 
2025.08.27 證券
深圳二手房市場成交出現回暖勢頭 周錄得量 “四連漲”
進入8月,深圳二手房市場成交出現回暖勢頭。8月25日,上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1277套,環比增長0.9%。至此,深圳二手房錄得量呈現四連漲。其中,龍崗區二手房錄得282套,排全市各區域第一,占全市總量22.1%。

樂有家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上周深圳門店二手住宅看房量環比持平,連續3周維持相對高位,門店二手住宅簽約量環比上漲5.8%,保持持續穩定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深圳1500萬以上高端改善房源成交占比大幅提升,占比達到5.6%,達到7月以來的新高。該機構認為,股市創新高,部分在股市獲益的高端客戶開始將所獲收益投入樓市,帶動樓市活躍度同步提升。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考慮到二手房掛牌量增加,前期價格降幅比較明顯,低總價、低單價的房源仍然很多,深圳剛需剛改群體規模較大,加上目前的貸款和利率條件非常友好,預計未來深圳二手住房交易繼續在高位徘徊。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5年7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二手房價格跌幅出現收窄信號。

8月25日,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從進一步優化住房限購政策、加大公積金貸款支持力度、完善個人住房房產稅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整體來看上海跟進優化樓市新政,在優化限購、加大公積金政策支援方面與北京較為相似。除此之外,上海進一步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明確不再區分首套、二套住房商貸利率,完善房產稅政策,整體力度較北京略大,政策範圍更廣。隨著北京、上海先後優化樓市政策,短期深圳跟進的概率也進一步增強,有助於提振市場預期,促進市場“止跌回穩”。
 
2025.08.27 經濟通
德信服務中期盈利跌19%至3,414萬人幣,不派息
德信服務(02215)公布,截至6月30日止中期盈利3413.8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9%;每股盈利3.9分,不派中期息。

期內收入4.43億元,跌6.4%,主因集團非業主增值及社區增值服務收入下降所致;毛利9441.3萬元,跌7%;毛利率21.3%,跌0.2個百分點;除稅前溢利4752.3萬元,跌14.9%。

*有關業績的詳情,請參閱該公司之正式通告
 
2025.08.27 經濟
7月轉按登記586宗 連增2月創14月新高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7月銀行轉按登記共錄得586宗,按月上升1.4%,是連續2個月出現增幅,以宗數計是自2024年5月以來的14個月新高。

而綜合轉按市場今年表現,今年首7個月的每月轉按登記宗數均處於500多宗水平,介乎513宗至586宗,反映今年轉按市道平穩,近月開始出現溫和增長,但對比過往活躍時期一般按月達千多宗以上,仍屬偏低水平,轉按市道並未活躍。今年首7個月累計轉按登記為3,914宗,表現相比2024年同期回落32.9%。

中銀錄155宗登記 重奪榜首

中原按揭研究部數據顯示,7月銀行轉按登記中銀香港錄得155宗登記,相比6月份增加13.1%,市佔率達26.5%,按月增加2.8個百分點,重奪月度轉按登記榜首之位。至於滙豐銀行錄得110宗登記,排名第二,市佔率約18.8%,按月回落5.6個百分點。
 
2025.08.27 信報
歌賦山道1號屋10.88億沽 冠今年一手
由針織商人羅建生或有關人士持有的山頂歌賦山道1號、3號、5號洋房,昨天(26日)售出歌賦山道1號屋,成交價達10.88億元,是今年最貴重一手物業;惟該獨立屋呎價約9.5萬元,較大概12年前售出的歌賦山道3號屋呎價低逾14%。

呎價9.5萬 較3號屋低14%

歌賦山道1號屋實用面積11451方呎,連10357方呎花園及3035方呎天台,昨天以10.88億元成交,創今年一手成交價新高,呎價95014元。

不過,歌賦山道3號洋房早於2013年以6.5億元售出,以該獨立屋實用面積5842方呎計,呎價達11.1萬元,最近售出的歌賦山道1號屋呎價較之低逾14%。

恒地(00012)深水埗西洋菜北街曉柏峰昨天加推7號價單共50伙,實用面積介乎234至411方呎,折實售價386.1萬至844.83萬元,折實平均呎價17978元,較去年10月公布的6號價單折實平均呎價17081元,高約5.3%。項目推出其中23伙本周六發售。

滙都17撻訂單位周六標售

另邊廂,泛海集團(00129)旗下元朗洪水橋滙都I周一(25日)連錄17宗撻訂個案,單位皆原定於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期間售出,成交價介乎452.36萬至753.66萬元,呎價13919至16163元,涉及金額約1.03億元。發展商稱,上述全數單位本周六(30日)以招標形式重推。

由即日起至9月25日,首6名透過美聯物業購買中國海外(00688)牽頭發展的九龍東啟德維港.灣畔的買家,每位可獲贈約3.8萬元的旅遊禮券。
 
2025.08.27 信報
全球豪宅租金 港漲8.6%首奪冠
本港私人住宅租金走勢凌厲,豪宅市場也不例外。根據萊坊最新公布2025年第二季《全球豪宅租金指數》,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豪宅租金按年升8.6%,在該報告統計的16個主要城市豪宅租賃市場中排首位,是該報告2022年開始按季公布以來,本港首次奪冠。

萊坊指出,截至6月底,全球豪宅租金按年有3.5%增長,比起3月底統計的3%升幅為多,認為全球豪宅租賃市場自去年放緩後,已經逐步復甦。

該行追蹤的16個市場中,有14個市場租金按年錄得升幅,幅度介乎1.5%至8.6%。其中,日本東京按年漲8.3%排第二,僅次於升幅8.6%的香港。翻查萊坊過去公布的同類報告,去年6月底本港豪宅租金按年計下跌0.8%,在16個市場之中排「尾三」,惟去年第三季起豪宅租金向上,也令本港在該統計的排名節節上升,至今年3月底已經以按年6.6%漲幅排全球第二。

萊坊:「搶人才」計劃刺激需求

不過,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豪宅市場租金按季升幅為1.4%,在前述16個市場中排第八,處於中游位置;美國紐約則按季飆6.6%最勁。

萊坊全球研究部主管Liam Bailey認為,大多數市場住宅需求仍持續超過供應,料今年租金將逐步上升。就本港而言,萊坊高級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認為,香港豪宅租金在過去12個月的增長超越其他地區,顯示本地及海外家庭對高端住宅需求強勁,相信在政府「搶人才」計劃支持下,本港豪宅租金今年全年可升約5%。
 
2025.08.27 信報
舒適堡創辦人1.25億賣禮頓山
健身中心舒適堡創辦人陸毅強或相關人士近年大舉出貨,今年首7個月更無斷間賣樓,其中手持約25年的跑馬地禮頓山相連戶,最新勁削7000萬元或35.9%,以1.25億元易手,除呎價約3.73萬元較今年初相若樓層單位呎價低22.6%外,亦是陸毅強至今沽貨名單中銀碼最巨的一伙。陸毅強等近兩年累掟24個住宅,套現近3.46億元。

兩年累售24戶 套3.46億

資料顯示,禮頓山6座高層A及B室相連戶,實用面積3348方呎,上月底連同3個車位以1.25億元售出,呎價37336元。

至於該單位及3個車位均由陸毅強或相關人士透過公司名義持有,起初以1.95億元放售,至去年10月叫價大降至1.7億元,最後累削7000萬元或35.9%,以1.25億元易手,惟2000年斥資共5114.79萬元一手購入計,持貨約25年賬面仍大賺7385.21萬元,獲利1.4倍。

翻查禮頓山樓層相若的5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3485方呎,今年3月連2個車位由銀主以1.68億元售出,呎價48207元,即陸毅強或相關人士是次沽貨呎價較之低22.6%。

陸毅強或相關人士自2023年12月開始展開大規模沽貨行動,至今約兩年間已累積掟售至少24伙住宅,涉資近3.46億元;今年首7個月更是「月月有貨出」,合共已沽出8伙,套現近1.8億元。
 
2025.08.27 信報
羅守輝尖咀乙廈兩層削27%售出
資深投資者羅守輝或有關人士持有的尖沙咀乙級商廈達成商業大廈最高兩層單位,以720萬元易手,較放售叫價低逾27%。

據悉,尖沙咀漆咸道南115號達成商業大廈17樓及18樓,屬大廈最高兩層,建築面積合共約1127方呎,原以992萬元放售,最終降價272萬元或27.4%,以720萬元售出,呎價約6389元。物業月租共3.2萬元,回報率約5.3厘。

資料顯示,羅守輝或有關人士於2017年4月向佳寧娜(00126)大手購入達成商業大廈1樓至3樓商舖,以及15樓至18樓寫字樓共7層樓面,總建築面積8801方呎,成交價6864.78萬元,平均呎價約7800元。

今年2月至6月期間,羅守輝或有關人士盡沽達成商業大廈1樓至3樓共3層商舖,每層建築面積約1985方呎,每層成交價俱為1200萬元,呎價約6045元。連同最新賣出的兩層樓面,5層成交總值4320萬元,而成交呎價均低於2017年入市的平均呎價。

皆旺商廈呎價4412元近16年低

此外,旺角亞皆老街107至111號乙級商廈皆旺商業大廈26樓1室,建築面積約442方呎,以195萬元沽出,呎價約4412元,創該廈2009年11月後呎價新低。原業主2012年10月以350萬元入市,賬面虧損155萬元或44.3%。
 
2025.08.27 信報
「蝕讓之城」凱譽 8月3成交創5年高
樓市回穩吸引資金入市撈底,連被喻為「蝕讓之城」的尖沙咀凱譽交投也逐漸轉旺,本月暫錄3宗成交,為5年來單月最多,其中有兩房單位剛獲投資者斥896萬元購入,樓價約10年貶值39.4%。

翻查資料,凱譽近年交投疏落,不少月份只錄得一兩宗成交,部分月份更完全冰封。惟代理表示,該屋苑本月已錄得3宗成交,宗數僅次2020年9月的4宗。其中中層C室兩房戶,實用面積488方呎,最新以896萬元沽出,呎價18361元。原業主2015年以近1478.3萬元一手購入,賬面蝕近582.3萬元或39.4%。

長沙灣曉悅開放式7年輸四成

西貢竹角路康曦花園打破逾9年交投冰封局面,世紀21奇豐物業西貢區營業董事廖振雄說,該屋苑一幢雙號屋洋房,實用面積1473方呎,3房間隔,近期累削550萬元或23.4%,以1800萬元沽出,呎價12220元,較市價低約8%。原業主2015年斥2375萬元入市,約10年賬面蝕575萬元或24.2%。

部分市區納米樓貶值,中原地產高級分行經理任展雄說,長沙灣曉悅低層D室,實用面積193方呎開放式單位,以257.8萬元易手,呎價13358元。原業主2018年以426.8萬元買入,約7年賬面蝕169萬元或39.6%。
 
2025.08.27 經濟
日出康城首都2房553萬沽 8年蝕107萬
將軍澳區本月至今雖已突破逾120餘宗買賣成交,但按月同期交投仍減少,促使部分心急沽貨的業主不惜蝕讓離場,其中,日出康城首都2房,8年帳面損失107萬元。

利嘉閣首席分區董事溫錦駒稱,成交為日出康城首都2座低層LC室,實用面積518平方呎,2房園景戶,原業主於2017年以660萬元買入,現獲外區租客議價17萬元,以553萬元沽出,呎價10,676元。原業主持貨8年,帳面虧蝕107萬元。

曉悅開放式 7年貶4成

另市場消息指,長沙灣曉悅低層D室,實用面積193平方呎,開放式間隔,望樓景,原叫價260萬元,放盤不足2個月,即獲幾組買家洽購,惟單位位處極低層,買家大多只願根據銀行估價出意向價,最終有買家願意以略高於銀行估價入市,成交價257.8萬元,呎價13,358元。原業主於2018年9月以426.8萬元買入單位,持貨7年,帳面蝕讓169萬元,期內樓價貶值4成。

而本月暫錄2宗成交的沙田帝堡城,8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873平方呎,套3房,議價11萬元以939萬元易手,呎價10,756元。原業主於2019年以1,055萬元購入,6年間轉手帳面蝕116萬元。
 
2025.08.27 經濟
淺水灣道56號相連大宅 遭接管招標
榮豐聯合控股主席夫婦持有 估值3.38億

近年不少業主將手上物業當成「提款機」不斷加按借貸,最終淪為銀主盤。資料顯示,榮豐聯合控股 (03683) 主席殷劍波名下淺水灣道56號相連大宅,近日被財務公司接管,並委託代理招標,銀行估值約3.38億元。

Alaw Tree & Capital執行董事Angel Law(羅梅蘭)表示,承銀主命聯合代理公開招標出售淺水灣道56號相連大宅,每間實用面積各2,580平方呎,樓高2層,連約1,664平方呎的全海景平台,總實用面積達5,160平方呎,並連3個有蓋車位,截標日期10月10日。

資料顯示,物業原本由榮豐聯合控股主席殷劍波及其妻子林群持有,早於於2005年分別以5,636.4萬及5,734.4萬元購入2個單位,合共涉資約1.13億元,並以公司名義持有。其後於2016年起多次抵押物業借貸,最終被財務公司接管相關洋房。

維港1號銀主盤 2年樓齡半價拋售

另外,入伙約2年多的啟德維港1號一個2房戶將於9月9日經環亞拍賣行推拍,單位位於維港1號2A座高層F室,其實用面積445平方呎,最新開價僅595萬元。如單位最後以開價售出,呎價約13,371元。

據悉,單位於今年初曾以開價900萬元放售,每平方呎叫價20,225元,當時除了為該屋苑首個銀主盤外,亦是啟德前跑道區首個放售的銀主盤。這意味銀主在8個月間,大幅劈價34%再放售。

翻查資料,單位的業主早在樓價高位2021年7月斥資1,232.3萬元一手購入單位,其後向滙豐銀行承造按揭,亦有採取發展商的備用二按貸款,但該業主在2024年已遭頒布破產令,據悉,最後單位亦因業主斷供而淪為銀主盤。如以目前開價計,這較當年買入價大跌約52%。

事實上,近年銀主盤存量持續上升,截至8月中銀主盤存量達430個(包括住宅、工商舖及車位),連續8個月企於400伙以上。
 
2025.08.27 經濟
尖沙咀銅鑼灣商廈空置率 不跌反升
近期寫字樓交投增加,空置率按月有回落迹象,但尖沙咀及銅鑼灣卻錄升幅。

據中原(工商舖)統計顯示,7月份商廈錄得約519宗租賃成交,按年升約11.37%,涉及租用面積約144.2萬平方呎,按月回落約34.44%,但按年則上升約19.39%

料施政報告利後市 租賣回穩

至於甲廈空置率方面,該行指,港島區甲廈整體表現維持平穩,7月港島核心區甲廈空置率錄得12.95%,按月減少0.69個百分點。

以區域劃分,各區表現當中,中環及金鐘空置率下降,分別錄得12.89%及8.14%,按月大幅回落約1.3及0.64個百分點。不過,部分核心區空置率上升,當中尖沙咀該月空置率錄7.52%,按月增加0.21個百分點,而銅鑼灣7月份空置率為7.92%,較6月回升0.41個百分點。

該行預期,市場憧憬9月份政府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推出新措施提升本港經濟及樓市表現,將利好寫字樓租務表現,預計期後的商廈租務成交可望維持升勢。
 
2025.08.27 經濟
THE NATE 全幢銀主盤 2.7億沽9年跌近半
全幢物業吸引投資,尖沙咀THE NATE全幢住宅,早前淪銀主,現以2.72億元易手,物業9年貶值近一半。

較早前,銀主接管尖沙咀THE NATE全幢物業,早前以現狀部分連現有租約及部分交吉標售,並於上星期截標,據悉近日以2.72億元成交。

核心地段 投資者趁低吸納

該物業位於尖沙咀彌敦道及山林道交界,地下至4樓為零售基座,而5樓至12樓則為共居式住宅。物業近年由知名設計公司斥資近億元全幢翻新及改裝,零售基座佔5層樓面,包括食肆及咖啡店等,8層樓面共居式住宅提供71間套房及其所需配套,包括公共空間等。整項物業總樓面約3.2萬平方呎,以2.72億元成交價計,呎價約8,500元。消息稱,買家為投資者,作收租之用。

該廈身為收成樓,2016年獲施羅德基金以5.3億元購入,再加以翻新。近年曾多次放售物業,惟未獲承接,近月更淪銀主盤。若以成交價計,物業9年跌價2.58億元,貶值48%。
 
2025.08.27 文匯
貝殼上半年少賺7.3% 回購授權加至50億美元
貝殼(2423)公布二季度業績和中期業績公告。得益於深化運營及精細化管理,季內實現穩健增長,實現總交易額8,78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4.7%;淨收入為260億元,按年增長11.3%;經調整淨利潤為18.2億元,降32.4%。整體上半年來看,公司實現總交易額1.72萬億元,按年增長17.3%;淨收入為493億元,按年增長24.1%;淨利潤21.6億元,跌7.3%。

在穩健的現金儲備下,貝殼持續加大股東回報,宣佈擴大並延長現有股份回購計劃,回購授權由30億美元增加至50億美元,期限延長至2028年8月31日。今年第二季,公司斥資約2.5億美元用於股票回購。截至第二季度末,貝殼斥資約3.94億美元回購股份,回購股數佔2024年末已發行總股本的約1.7%。

貝殼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徐濤表示,今年年初,房地產市場延續去年底的修復態勢,而第二季度態勢逐步減弱。 上半年貝殼平台人店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多個行業優質品牌加入平台。非鏈家活躍門店數同比增長高達36.8%,非鏈家活躍經紀人數增長接近24%。與此同時,平台精細化深度運營和生態改善,為存量房和新房業務在上半年帶來了超出市場的優異表現。家裝家居及房屋租賃服務實現高質量增長。家裝業務持續提升產品力和交付力,經營能力不斷改善。租賃業務通過提供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和AI驅動的精細化運營,提升了經營效率。第二季度非房產交易服務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達到41%,佔比創歷史新高,構建出多元增長格局。第二季度運營費用率同環比有所下降,經營槓桿逐漸顯現。
好友分享
寄件人姓名
電子信箱
好友信箱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
分享5
驗證碼

訂閱周報
姓名
電子信箱
驗證碼